事故猛于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11月24日考察黃島事故搶險工作時所指出的一樣,“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令人痛心。”“事故再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安全生產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絲毫放松不得,否則就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歷史與現實總是以冷峻、殘酷乃至猙獰的面目,反復驗證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安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準線和生命線,安全失去保障,任何發展及呈現出的繁榮終將是鏡花水月一場空。直面黃島事故瞬間離去的生命,任何語言和詞匯都顯得無以復加的蒼白與孱弱,然而,我們還是仍不住地想去追問和反思:假如安全發展的理念在政府、企業心中的份量更重一點點,假如安全舉措的投入和落實更堅決果斷一點點,假如安全生產大檢查更精細一點點,假如面對事故警情更警覺警醒一點點,假如事故的應急處置更科學合理一點點,那么,會不會……
再多美好的預設抵不過現實一記響亮的耳光。黃島事故象浸潤了鮮血的鞭子,狠狠地落在我們的身上、心上,也使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清醒地明白,關于保障安全,我們真的做的很不夠!必須做好“加法”,補好短板。
一是要加深對安全發展理念的領會和貫徹。要將之作為我們生存生產生活的胎記,牢牢烙在心頭。無論何種身份,無論從事何種生產生活活動,先捫心自問一下,安全否?安全有保障否?真正做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發展決策不做,不具備安全保障的活動不開展。
二是加大安全生產工作的投入。很多時候,對安全生產工作重視不重視,是真重視還是假重視看看對安全生產的投入就能一目了然。必須克服安全生產工作臉面化、標簽化的潛在思維,把有機構、有隊伍、有制度以及有限投入等同于重視和盡職,要多看投入是否滿足和適應了安全生產工作的需要。
三是加快“五種能力”的提升。對于安監部門而言,使命之光榮、責任之重大使大家不能有絲毫懈怠,唯有盡快增強堅守紅線的能力、敢于擔責的能力、抓落實的能力、安全生產專業能力以及對安全輿論宣傳的把控能力等“五種能力”,才能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四是要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合力形成。無論是從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看,還是從有效有力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看,當前安全生產“小馬拉大車”的大安全監管體制弊端仍未能得到有效糾治,仍需更為強勢強力的頂層設計。
五是要加重事故責任追究。嚴厲嚴肅的責任追究是保障責任主體嚴格落實責任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通過責任追究真正使各責任主體不敢疏于責任履行,不敢出事。要切實糾正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失之于偏、失之于軟以及失之于寬等傾向與問題,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阿房宮賦》警世有云:“秦人無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有媒體披露,早在兩年之前的2011年9月,中石化就曾專門出具過事故地段輸油管道存在安全隱患的報告。遺憾的是,兩年多來,這一隱患卻與城市的發展“和諧”共存,直到最終釀成大禍。聞之,禁不住黯然嘆息,無論何種原因導致知而不為,不正是安全防事故的“加法”沒有做好,最終導致城市發展“減收”甚至倒退的典型個案嗎?而這樣的發展,對于社會、對于民眾又有何正面價值和進步意義?
(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