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化學品物流園區建設工程
以中化遼寧公司為投資主體,建設管理服務交易區、倉儲與流通加工區、堆場及配載區等幾大功能區,配置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甲、乙、丙3類庫房和各種安全設施,建成高水平、高技術、高標準、科學化集中管理的危險化學品物流園區。到2013年一期工程完成,建成危險化學品年儲存能力達到35萬噸以上、東北地區最大的固態及桶裝液體危險化學品公共存儲基地;到2015年二期工程完成,建成危險化學品年儲存能力達到80萬噸以上,以政府配套政策及管理為指導、以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為支撐的危險化學品集中交易、定點安全儲存、專業規范配送一體化的、國內領先的危險化學品物流園區。
國家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工程
依托“三島一園”大型國有企業,以現有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資源為基礎,采取“官助企辦”的形式,由國家、市政府、相關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和受益企業共同投資,建設國家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大連基地,指揮中心設在大連港新港,由大連港集團負責管理,同時接受市政府應急辦綜合管理,接受市安監部門業務指導,組建技術先進、裝備精良,滿足應對危險化學品事故救援需求的工程搶險、化學火災撲救、有毒危害物質處置、危險化學品偵檢、通訊指揮等5支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和培訓演練機構,到2015年,建成覆蓋“三島一園”大型化工園區并輻射周邊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產、存儲和運輸各環節的應急救援力量。
“安全社區”建設工程
加大對“安全社區”建設的投入,完善社區安全基礎設施、改造社區環境和公共設施,形成“政府引導、多員參與,整體規劃、資源整合,動態評估、持續改進”的工作機制,全面提高公眾的安全和健康水平。到2015年,全市建成“全國安全社區”,主城區建成“國際安全社區”。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工程
建設市安全生產培訓考核基地,承擔政府安全生產監管人員、企業負責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企業特種作業人員、農民工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
建設大連市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中心(大連市安全實景模擬實訓教育基地)及區市縣分支機構,綜合運用聲、光、電等各種高科技手段,對廣大市民、中小學生和企業員工進行公共安全、自然災害以及安全生產等領域最基本、最常用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教育。
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工程
依托我市現有的安全生產技術支撐機構,配置技術檢測車等實用的現場檢測技術設備,建設安全生產檢測檢驗實驗室,承擔工礦商貿生產經營單位涉及生產安全的設施設備(特種設備除外)在用檢驗、監督監察檢驗、作業場所安全檢測等工作。
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建設工程
建設完善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特種設備、道路交通、城市軌道交通、鐵路道口、水上交通等行業動態安全監管網絡系統,到2012年,實現對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重點企業、重點部位遠程視頻監控,并實現與區市縣安監部門聯網,建立市、區市縣、企業三級安全生產視頻監管監控管理平臺。完善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到2012年,全面完成14個區市縣、先導區應急救援指揮子平臺建設。
建設漁港漁船安全生產監控信息網絡系統,通過北斗衛星導航監控系統、AIS自動識別避碰系統、GPS救助定位通信終端和計算機網絡處理等技術,形成市級漁業安全監控中心信息平臺和12個涉漁區市縣子平臺。加快海洋觀測預報臺建設,做好海洋環境監視監測。對全市30100艘漁船和196座漁港實施有效監控、救助和信息發布,形成船與船之間、船與地之間多功能、多層次的漁港漁船監控體系。
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裝備及設施建設工程
按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安全監管部門及支撐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與裝備配備相關標準》,逐步實現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工作的現代化、標準化、效能化和信息化。到2015年末,市、區市縣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辦公用房達標率為100%;執法裝備達標率分別為90%和80%。
職業危害治理工程
開展全市職業危害狀況普查,建立大連市職業危害信息庫。以粉塵與高毒專項整治為契機,開展粉塵危害因素調查,實施粉塵危害綜合治理工程。制定重大職業中毒應急預案,建立和完善突發職業中毒事件應急指揮系統。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工程
到2013年,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冶金機械等8個工貿行業企業全部達到安全標準化三級以上;到2015年,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等行業(領域)企業全部實現安全標準化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