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和表示,幾年來,國資委提出的“要安全的效益、不要帶血的利潤”等安全管理理念已經得到央企的廣泛認同,并逐步成為廣大員工共同的價值取向。“十一五”期間,央企通過開展重大課題科研攻關,實施安全技術升級改造,為企業的安全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他舉例說,航天科工在全系統推進“安全傳感器工程”建設和應用,建立跨區域、多層次、網絡化的安全生產監管系統,做到了“隱患早發現、違章早糾正、事故早預防”。中遠集團、中國海運、中交集團、中國外運長航等企業,積極推進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建設和防海盜器械的開發、研制、使用,遠洋船舶安全性顯著提升。中國建材、中國水電集團、華潤集團等企業自主開發了安全管理信息平臺,啟動健康安全環境管理信息化建設,并全面上線運行,為各層級企業安全管理、信息交流、經驗分享、安全文化建設等提供了平臺。
黃淑和介紹,“十一五”期間,央企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穩定并趨于好轉,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趨于下降,特別重大事故明顯減少,一些企業事故多發勢頭得到遏制。2010年,央企百億元銷售收入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15,比2005年下降了53%。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業績持續改善,中央煤炭企業百萬噸死亡率平均為0.075,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央建筑施工企業百億元產值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處于全國行業領先水平。但他同時強調,當前央企一些領域和部分企業生產安全事故多發、頻發的勢頭仍未得到完全遏制,重特大事故仍時有發生,“安全生產形勢不可盲目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