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安全行為叫行為,三個人的安全行為叫習慣,一群人的安全行為就是安全文化。現在很多人認為安全文化總像隔著一層窗戶紙,看不真切,感覺虛幻。本人所在的公司引入了杜邦安全管理體系,其安全文化要素有十二個,現談談粗略看法。
一、強有力的、可見的管理層承諾
管理層承諾是通過承諾的制定及其溝通、交流、傳達和踐行,向社會和員工展示愿望和決心,接受監督,取得認同,促進目標實現的管理過程。管理層承諾是指公司領導為展現公司形象,改善或加強某一方面的管理,向社會、公眾或員工作出的公開承諾,具有引導性和針對性。承諾代表了公司或領導個人的行動,清晰表明了公司及公司領導對安全工作的堅定信念和執著態度,為公司安全目標的實現指明了方向。
二、切實可行的安全方針和政策
安全方針和政策是指政策方針的制定、溝通、觀測、評價、提升的管理過程。安全方針和政策是基于公司風險特點、發展戰略、發展理念和價值觀而制定的,從宏觀上指導公司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設的綱領和原則,是公司實現預期安全目標的行動準則和依據,是公司全體員工在開展任何生產活動時必須共同遵守和維護的承諾。安全方針政策必須在公司的決策和經營行為中得到貫徹落實,時時、處處、事事展現對安全原則的尊重和嚴格執行的態度,體現安全政策的不可違背性。
三、挑戰性的安全目標和指標
管理安全,就像管理企業的其他方面一樣,必須設置安全目標和指標。目標指明了安全管理的總體方向,指標則指明實現目標必須采取的步驟。通過設定挑戰性的目標和指標,鼓勵公司團隊在統一的計劃下組織和開展各項安全活動。通過設立目標和指標,公司可以鼓勵好的業績、計劃和指導改進、評估進展。
四、綜合性的安全組織
安全文化建設中推行的安全組織并不是指傳統管理架構中的安全環保部門,它是指公司內部跨部門、多功能的橫向聯合團隊,由各級組織的一把手親自主持,一般稱為安全管理委員會,簡稱安委會。它是公司研究包括公司安全文化建設在內的所有安全事項,作出決策或決定,并跟蹤、評價直線組織執行質量的辦實事的機構。
形象地比喻安全文化建設,就像一次衛星發射,要靠三級火箭推動,順利將衛星送入軌道。在這個過程中,安全組織和安全人員就好比第一級火箭,要推動火箭整體升空擺脫地球引力;各級直線領導和屬地主管則承擔第二級火箭的角色,繼續推動火箭脫離大氣層;第三級火箭是全體員工,在形成全員參與氛圍后,安全文化自然形成,將持續推動安全管理形成長效機制。由此可見,安全組織和安全人員在安全文化建設初期起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五、直線組織的安全職責
直線領導是指承擔屬地職責劃分,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對下屬履職情況進行監督評價考核的各級領導。直線領導與直線組織、屬地管理都是確保職責落實的管理要素。作為直線領導,因其地位的特殊性及對資源的掌控,其安全理念、態度和行為會對整個公司安全文化建設產生巨大的影響。落實直線責任就是將安全管理責任與業務管理責任一同賦予直線領導,承擔提供足夠的資源、全方位辨識危害、科學評價風險、合理控制風險、提升全員綜合素養、培養優秀公司公民的職責。長期以來,絕大多數公司管理安全的還是安全部門,直線領導承擔安全責任是安全管理責任的理性與科學回歸,是“各級管理者對業務范圍的健康、安全、環境負責”的具體體現,是對“誰主管,誰負責”安全責任制的真正落實。
六、專業安全人員的支持
各級管理組織應該承擔管理安全的責任,安全管理人員是將安全職責順利傳遞的關鍵因素。專業安全人員的3個主要職責是:一是推動整體安全工作,必須經常審核安全管理系統和現場的作業狀況,同時分析整個運作單位的安全表現;二是就與安全、健康、環境相關的事宜,向管理層提出建議;三是向各級管理組織提供咨詢和指導,完善操作方法、作業規章等。
七、有效的雙向溝通
有效的溝通是企業管理上下層與各職能部門之間保持良好團隊關系的“潤滑劑”,溝通的質量和效果對任何組織的運行都至關重要。有效的雙向溝通可以推動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和文化建設的實施,溝通是實施企業管理的重要要素,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要素。
組織的最高管理層在確定需要溝通的信息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各級組織肩負著傳達信息并確保員工完全理解的責任。全面溝通需要雙向進行,即從管理層下達至員工和自員工反饋至管理層的信息傳遞。有效的溝通要求企業上至最高管理層,下至基層員工之間建立起正式和非正式的溝通渠道。
八、有效的員工激勵機制
公司“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體現出三個層次: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最終實現“人”共享。全員參與是“以人為本”安全文化中一切依靠人的具體體現,通過培養員工并依靠其主動參與安全管理及安全文化建設各項活動,實現公司安全發展和全員安全綜合素養的提升。安全文化建設就是要實現每個員工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乃至“我會安全”“我們安全”的轉變,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激勵機制是公司管理者為了激發員工潛能、對員工行為從物質、精神等方面進行激發和鼓勵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形成“安全行為——激勵——更安全行為”的正向循環的管理手段。
九、全面的事故事件調查
事故/事件調查及安全經驗分享是通過對包括幸免事件在內的所有事故/事件進行調查、原因分析、制定及落實整改預防措施,并舉一反三,防止類似事故發生,提升安全績效的管理過程。其目的是為了將發生事故/事件的負面效應轉化為積極的正面輸出。其主要意義在于:通過對事故/事件尤其是還未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的幸免事件的調查,能夠及時汲取事故/事件的經驗教訓,有效防止類似及更嚴重事故的發生,能夠充分展示公司各級領導層“以人為本”的安全態度和對安全的承諾。其中安全經驗分享就是員工相互間就各類安全事項進行交流共享,借鑒學習,從而共同提高安全意識、技能的一項安全活動,安全文化建設始于安全經驗分享。
通過日積月累的堅持,安全經驗分享能夠營造人人講安全、想安全、討論安全、關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圍,并逐漸養成習慣,成為自然。安全文化初期,它是管理層有效的提高全員安全意識、促進全員參與安全文化氛圍形成的有組織的管理活動。隨著安全文化的深入,它將是傳播安全理念、體現人文關懷的有效方式。
十、有效的安全行為審核與再評估
審核評估是公司有計劃、有組織,對公司安全管理和安全績效評定參數的設置,收集評價從而實施、持續改進,制定新的管理目標,持續改善的管理過程。
“審核評估”要素包括行為安全觀察與溝通和安全管理現狀審核兩個部分,都具有通過現場查看、溝通交流等方式對管理現狀進行審核的特征,但前者更加關注觀察與溝通的過程,體現是對某一個點、某一些行為和現狀,而安全管理現狀審核則是系統、全面的對安全管理進行診斷與評價。
行為安全觀察與溝通是通過對人的行為的觀察,發現在行為、工作條件、作業環境等方面的優點、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的現象,通過有效的溝通,及時肯定優點、糾正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的管理方式,是培養員工安全習慣、展現有感領導的有效管理工具,是關愛員工、以人為本安全理念的展示,也是安全文化推進的重要手段。
安全管理現狀審核是定期對組織安全管理和安全績效正式的、全面的檢查、測量和評價,是組織安全目標制定的重要依據,也是保持組織安全管理持續改進的推動力。
“不衡量就不會進步,不審核就不會持久”,安全管理現狀審核是推動并確保管理系統落實和有效執行的手段,是對管理系統運行狀況階段性的復核和評價,是計劃-實施-檢查-改進(PDCA)閉環管理的重要一環。通過審核的實施,促進安全管理制度標準落實,傳播安全理念與政策,推廣安全管理最佳實踐,及時整改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強化管理系統的薄弱環節,推進前瞻性管理,持續改進、提升組織的安全文化。
十一、持續性的安全培訓和改進
員工安全培訓是公司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訓練、指導、分享、實踐等一系列活動的過程,其最低目標是提高、豐富員工的勝任能力以滿足公司崗位持續安全生產的需求,其長遠的追求則是全方位提高全體員工的綜合素養,發現、發展各類人才。員工安全能力評估指的是系統地對各類員工的素質及其行為進行科學測量和評定的方法,通過對被評估人員的公正評價,為員工崗位管理提供依據,達到員工能力和崗位要求之間的最佳匹配。
培訓由“培”和“訓”組成,包含“培養、培育、開發”與“訓練、指導、輔導”兩大部分。顧名思義,安全培訓則必須包括員工綜合素養的“培養、培育、開發”與員工風險控制能力的“訓練、指導、輔導”兩大部分。從公司為了永續發展必須發展其第一資源,即人力資源開發的角度審視,上述安全培訓的兩大部分中的“員工風險控制能力的訓練、指導、輔導”著眼于員工勝任能力與行為培訓的廣度,強調訓練的質量;而“員工綜合素養的培養、培育、開發”則是放眼于人才開發的縱深厚度,凸顯人才儲備的戰略思維。
十二、高標準的安全表現
安全標準包括規章制度、程序、工作指引、工程標準與行為標準等,是管理層傳達安全期望的主要載體。下屬管理層級則依據這些標準,與自身運作的風險控制需要編制細化的安全管理規程。安全管理規章須是書面的,易于理解、可操作性強、便于管理人員和基礎員工學習與執行。安全規章制度、程序、標準能夠規范企業危害辨識、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的運作,并隨著風險與控制風險的變化及時更新,因此管理層需組織對規章、程序定期復核,實施動態維護。管理層必須驗證員工對于規章制度、程序、標準理解的一致性,并嚴格遵守執行。要制訂或修正可行的、合理的安全標準,提高各項規章的執行力,就需要讓直接涉及該項工作的所有人員參與。管理層必須強化對員工培養遵章守紀習慣的教育與培訓,提高員工對規章的敬畏度,對制度和標準的遵守實施定期與隨機審核。
(作者:山東神馳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