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與時間賽跑的隊伍。
黑臉龐、橙衣裝、手握專業器具……他們從四面八方而來,在震后“孤島”里,在幾近垮塌的危樓中,在液氨泄漏事故現場踐行著拯救生命的承諾。
他們,就是專業的礦山、危化品救援隊伍。
踏出萬人的“生命通道”
5月14日晚,國家礦山救援平頂山基地救援隊攜帶生命探測儀、人體搜尋儀、液壓剪切器等設備,抵達四川省德陽市。按照當地救援指揮部的命令,他們奔赴災情嚴重的綿竹市漢旺鎮。
“離漢旺鎮30多公里處有個清平磷礦,目前通信、供水、供電全部中斷,3000多名礦工生死不明。”當地救援指揮部介紹。
“最危險的地方,讓我們去!”河南平煤集團救援隊隊長楊叢主動請戰。
次日凌晨,9名隊員每人背著10多公斤重的急救藥品和器械出發了。剛剛走了兩三公里,向導就找不到路了。每隔幾分鐘就發生一次余震,粉塵滾滾,能見度極差,隨時都有被山體滑坡、泥石流掩埋的危險。
生死關頭,隊員們沒有退縮,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再難走的路也要想方設法走過去,一定要到清平磷礦區解救被困人員的生命,早一分鐘趕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9個小時后,他們終于抵達與外界中斷聯系3天多的清平磷礦。
顧不上休息,平煤救援隊隊員們迅速投入搶救重傷員。5月16日凌晨5時,9名隊員又帶著1000多名礦工、大批的家屬,以及附近的村民踏上轉移之路。
短短10多個小時,隊員們來時走過的路已經找不到了,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每到危險地段,隊員們就背起老人,抱著孩子;遇到余震,就用自己的身體護住群眾。
中午12時,1000多名礦工和萬名群眾轉移到了安全地帶。是救援隊員為萬人踏出了一條“生命通道”!
“你們就是我的親人”
5月13日,四川省宜賓市礦山救護隊在天池煤礦礦區救援時發現一棟樓里有幸存者。該樓3個樓層所有預制板都震落坍塌,救援工作難度很大。救護隊員先搬去壓在幸存者身上的磚塊等雜物后,用液壓剪剪斷鋼筋,用磚支撐預制板,再用雙手扒開一個幾十厘米大的洞。所有隊員的雙手都被磚塊磨破,鮮血直流,但顧不得包扎一下,依然埋頭苦干。
刨出來一只腳后才發現被埋的是母子倆,母親已經沒有生命跡象,但還是用雙手和頭部護著自己的孩子。經過5個多小時的營救,5歲的孩子成功獲救。
5月14日,芙蓉集團救援隊和中石化普光應急中心救援隊在一火鍋城的廢墟里發現了21歲的李東海。當時,他被兩塊樓板死死地夾在中間,頭部還被一塊木板壓住。
由于余震不斷,破壞嚴重的房屋隨時可能倒塌。無奈之下,醫生3次建議現場截肢以便營救。但是,救援隊員沒有放棄,他們仍然徒手進行救援。28個小時過去了,在5次修訂救援方案后,被埋的小伙子終于被營救出來,雙腿也保住了。
“謝謝叔叔們,我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你們就是我的親人!”李東海感激地對救援隊員說。
在災區的10余個日日夜夜,救援隊員們聽到過數不清的感激話語,看到過數不盡的熱淚流淌。
被受災群眾稱為“救星”的他們,卻不是自己親人的“救星”:吳建超的家在四川彭州災區,岳父母家的房子塌了,岳母受傷,他沒有向組織提及;劉耀南沒有想到出發當天與父親的匆匆道別,卻成了永訣,6天之后,老人沒能看上自己的兒子一眼帶著遺憾離開人世;侯擁軍的妹妹一家在地震中遇難,他仍然強忍悲痛堅持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羅宗鑄在地震中受傷的妻子入院治療期間,他沒時間去醫院看望妻子,在地震當天冒著樓房隨時垮塌的危險,成功從3樓背下7名小學生……
哪里需要就出現在哪里
在國家安監總局派出的44支礦山、危化品救援隊伍中,有一支隊伍格外令人矚目——來自國家礦山救援開灤基地的唐山搶險隊。
隊長王汝柱就是唐山人,經歷過唐山大地震,“我們有救災經驗,年輕力壯,派我們去最危險的地方吧!”他們的身影總是出現在漢旺鎮東汽中學等最危險的地方。在不到3天的時間里,他們從震后危房中轉移重要設備、物資近20噸,價值近千萬元,同時還轉移出大量的技術資料,為該廠災后恢復重建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抗震救災一線,救人是第一位的。但救援工作遠不止這些。在漢旺鎮,芙蓉集團救護隊冒著大雨和余震,多次變換安裝地點并反復調試,建立了漢旺鎮震后第一個能與外界聯系的視頻通訊系統;在什邡鎣華鎮云峰化工廠,重慶凈化總廠消防員周渝和同事們徒步進入泄漏區,冒著生命危險,將泄漏的氨氣罐堵上;在東方汽輪機廠,汾西礦業救護大隊的隊員們共搶救出進口電子芯片等價值上億元的國有資產……
“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出現在哪里。”這是救援隊員們一致的心聲。
連續的搜救,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隊員們的體力和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考驗。腰累得直不起來,就蹲著搬;蹲也蹲不下,就干脆跪在地上一點點挪,用肩扛、用手刨。衣服磨爛了,他們沒有停下來;指甲磨掉了,他們也沒有停下來;手指摳破了,他們還是沒有停下來。
截至6月15日20時,44支國家安全生產礦山、危險化學品救援隊伍共排除險情2413處,累計搶救出遇險人員1113人,搜尋到遇難人員遺體567具,疏導被困人員14860人,醫治傷員133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