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事故多發:山東的明傷與隱痛
來源: 中國安全生產網 作者: 付希燕 瀏覽: 3512 發布于2015年09月14日
對一個地區、一個行業而言,追求發展并不為過,向往以較快的速度發展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在發展中丟棄了賴以生存的根基——安全,或是因管理缺失而人為導致風險積聚,對于終日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和高溫高壓裝置打交道的化工企業而言,無異于厝火積薪、當風秉燭。
山東淄博化工企業爆炸事故余波未了,東營的另一家化工企業又接連爆炸著火。近段時間,對化工大省山東而言,一直著力發展的化工產業,因事故風險成了心頭大患。
事實上,最近兩年,山東化工行業始終不太安寧。特別是今年以來,該省化工企業頻頻出事,安全生產形勢非常嚴峻,已到了必須深刻反思、緊急行動的時候了。
較大事故同比增5倍
回顧山東今年以來發生的化工事故,可以用幾個詞來概括:爆炸多、密度大、傷亡重、影響大。
剛剛進入2015年,臨沂、聊城就先后發生2起較大化工生產事故,分別是燁華焦化有限公司“1·31”爆炸事故、新瑞實業有限公司“2·8”閃爆事故,共致7人死亡、9人受傷。
春節剛過,3月18日,地處濱州的山東海明化工有限公司雙氧水裝置氫化塔發生爆炸,致4死2傷。
7月16日,日照市山東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液態烴球罐區著火爆炸,造成2名消防員輕傷、7輛消防車毀壞、部分球罐及周邊設施和建構筑物不同程度損壞、周邊1公里范圍內居民房屋門窗被震壞的嚴重后果,在全國引起不小震動。
然而,在“7·16”事故給當地生產生活造成的不利影響還未完全消除之時,淄博、東營又“前赴后繼”。
8月22日,位于淄博市桓臺縣的山東潤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己二腈分離器爆炸并著火,致1死9傷,并導致周邊1公里范圍內的居民緊急疏散。
9天后,即8月31日,東營市利津縣的山東濱源化學有限公司2萬噸/年改性型膠粘新材料聯產項目硝化裝置突發爆炸。截至9月5日12時,事故現場搜救工作才基本結束,共發現13名死者,另有25人受傷。
淄博、東營這2起事故正好發生在全國上下都在深刻吸取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教訓、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之際,因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巨大,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鑒于上述一些事故性質惡劣、后果嚴重,國務院安委會、安委辦專門予以通報,對事故查處實行掛牌督辦,并責成山東省政府提級調查。
事實上,事故還不止這些。來自安監部門的統計顯示,僅今年前7個月,山東就發生化工和危險化學品事故10起,死亡20人,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增長1.1倍和1.2倍。其中,較大事故5起,死亡14人,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增長5倍和3.5倍。
超速發展背后存隱憂
山東化工事故緣何會在今年密集爆發?這或許與化工行業發展過快有關。
2012年,山東石油和化工行業工業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就雙雙在全國率先突破2萬億元,摘下化工第一大省桂冠。《2014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山東省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1.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當年,山東化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1/5以上,規模以上化工企業達5000多家,從業人員80多萬人,危化品生產企業2759家(全國最多)。今年,該省在建化工企業有359家,增勢依然不減。
超速,往往是引發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過快發展,于體量較大的山東化工行業而言,難免會埋下不安全的種子。山東省安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省化工行業規模大、經營領域廣,有設備過時仍在生產的老企業,有急劇擴能的中小企業,也有跨界進入的新企業,情況非常復雜。近幾年,該省有多個城市將化工列為主導產業,開辟了大大小小幾十個化工園區。這些化工聚集區內,中小企業多,新增項目多,危化品生產經營規模和倉儲運輸量大,管理難度大。
事實證明,新建項目增多的確拉高了化工行業的風險系數。一些新建項目因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對技術條件和人員素質要求較高,但企業急于發展,往往倉促試車,進而釀成悲劇。
成立于2012年的潤興科技是山東潤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集團官網稱,“潤興科技年產10萬噸己二腈項目系國內首套工藝,填補國內生產空白”。8月20日,潤興科技開始試生產。2天后,事故便找上門來。事發前,潤興科技所在的桓臺縣剛剛召開過危化品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座談會,省督查組還對桓臺等區縣的化工企業進行過督導檢查。
無獨有偶,濱源化學同樣在試生產時惹禍上身。濱源化學是山東濱源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是利津濱海新區引進的25個重點項目之一。山東媒體今年8月刊登的一篇報道中寫道:“7月29日,記者走進山東濱源化學有限公司2萬噸/年改性型膠粘新材料聯產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忙著安裝設備。”誰成想,才過了1個月,新設備就因事故支離破碎。市、縣政府在開展安全督查時,曾告誡濱源化學不得從事試生產作業,但其仍違規投料調試,引發驚天一爆。
化工項目的加速建設、化工企業的日益增多,極大帶動了該省危化品運輸業的發展,并由此引發了新的安全問題。
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淄博市共查處危化品道路運輸違法行為38起,其中超載15起、私自改裝加大罐體13起。
今年1月16日,榮烏高速萊州段發生一起四車連撞事故,其中一輛運送汽油的罐車碰撞后汽油泄漏并起火燃燒,致12人死亡。事故調查發現,受利益驅使,該省有人違法生產罐式貨車罐體并“大罐小標”,有人違規出具罐體容積符合要求的虛假報告,有人違規銷售重型罐式貨車,有人違規超量充裝汽油,已然形成了一條銜接有序、環環相扣的違法鏈條。而這一切,既緣于利益的誘惑,也離不開過度發展的刺激。
管理粗放積聚了風險
對一個地區、一個行業而言,追求發展并不為過,向往以較快的速度發展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在發展中丟棄了賴以生存的根基——安全,或是因管理缺失而人為導致風險積聚,對于終日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和高溫高壓裝置打交道的化工企業而言,無異于厝火積薪、當風秉燭。而這,是比過快發展更可怕、更值得警惕的因素。
從已發生事故的化工企業身上,我們不難發現,其共有的致命硬傷,正是管理粗放無序、防控漏洞百出。
去年9月29日,濱州市濱農科技有限公司二甲戊樂靈生產車間發生爆燃,大火燃燒了近4個小時。山東省安監局調查發現,該公司擅自變更生產工藝,卻不對工藝變更進行安全風險分析,未制定相關工藝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規程。今年1月,省安監局開展危化品企業暗查暗訪時發現,該公司并未吸取教訓,依然存在問題。
今年1月31日,臨沂市燁華焦化有限公司焦化裝置化產車間發生爆炸,致4死4傷。事故發生前,該公司終冷器進出口煤氣管道眼鏡閥因損壞一直無法關閉,但公司對這一隱患視而不見,不僅不及時維修,還不采取有效的隔絕、置換措施,使事故的發生成為必然。經調查,該公司雖是獨立法人,但對人、財、物沒有支配權,重要的安全生產決策均由集團公司決定,但集團公司與子公司的安全生產職責權限并不明確,導致安全管理無法落到實處。
在調查冠縣新瑞實業有限公司2月8日發生的致3人死亡的閃爆事故時,安監人員發現,在未完成氣體成分檢測,安全管理人員勸告不得作業的情況下,現場指揮仍安排工人冒險進入醪塔內進行檢修,從而釀成慘禍。
而作為日照市重點培植的骨干工業企業,石大科技的落后管理與其骨干身份極不相符。國務院安委辦在針對石大科技“7·16”著火爆炸事故情況的通報中指出,“事故暴露出事故企業管理混亂、安全意識淡薄、違規違章嚴重等突出問題”,其中甚至包括操作人員無證上崗、球罐區未實現自動化控制、緊急切斷閥失去安全功效、未設置視頻監控系統等極端低級的錯誤。
事故是一面不會說謊的鏡子,能讓人保持清醒認識。就上述企業而言,不發生事故是偶然,發生事故是必然。
彌補欠賬尚需時日
面對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近段時間以來,山東省接連使出硬招、狠招。從要求大型化工企業協助幫扶危化品重點縣、實施危化品監管重點縣安全管理攻堅,到省委、省政府領導親自與重點縣、重點企業黨政負責人談心對話,建立嚴格的危化品企業準入退出機制,等等,可謂痛下決心、高度重視。
有反思,有行動,意味著有了好的開始。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積累的欠賬和問題,要想在短期內彌補和解決,并不現實。于山東而言,這場硬仗既已打響,就必須要防止雷聲大雨點小、高舉拳頭輕輕放、緊一時松一時等現象出現,就必須要拿出真說真干、決戰決勝的勇氣和行動。在此基礎上,山東還得從更高層次、更長遠的角度、更科學的方向,重新審視、規劃“化工第一大省”未來的發展,將事故多發帶來的壓力變為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的動力。正如不少業內人士指出的,山東如不加快轉型升級、脫胎換骨,就可能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黯然失色。
于其他化工集中地區而言,“一廠出事故、萬廠受教育,一地有隱患、全國受警示”。彌補欠賬、提檔升級、轉型發展,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當隱患還在萌芽,當風險尚未釋放,當事故還在尋找下一個目標之時,就警醒起來,早些行動,查漏補缺,防患于未然。再不痛下決心,依然躊躇不前,下一波事故多發也許就出現在你們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