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是一個值得國際社會紀念的日子。17年前的這一天,第一個全面禁止、徹底銷毀一整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際裁軍軍控條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正式生效,使全人類看到了永遠擺脫化學武器噩夢的曙光。
17年來,經過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全世界已有190個國家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宣布的7萬余噸化學武器戰劑銷毀80%以上,公約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認。中國切實履行公約各項義務,樹立了負責任大國形象,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
一、深刻認識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重要意義
化學武器大規模使用給人類社會帶來深重災難。1997年《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生效,生產和使用化學武器在國際法律上被禁止,成為推進世界和平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大部分擁有化學武器的締約國在入約前銷毀了庫存化學武器。6個宣布擁有化學武器的國家中,目前印度、韓國和阿爾巴尼亞庫存化學武器已全部銷毀,俄羅斯、美國、利比亞庫存化學武器正在按計劃銷毀。去年入約的敘利亞其化學武器銷毀也在國際社會監督下有序進行。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從根本上消除了一整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和平與安全的威脅,并使全面禁止、徹底銷毀化學武器深入人心,使動用化學武器行為世所不容,也使開展化學研究、發展化學工業應只用于造福人類的理念成為國際社會特別是科學界、工業界的共識。作為化學武器受害國,公約對我國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日本在華遺棄大量化學武器,至今仍危害威脅著我國人民生命財產和生態環境安全,妥善處理和銷毀日遺化武是我國政府和人民的重大關切。根據公約規定,日本應承擔銷毀遺棄在華化學武器的全部責任。作為化工大國,履約對我國化學工業發展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二、準確把握履約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
17年過去,國際履約形勢和任務都在不斷變化。雖然絕大部分國家均已入約,宣布庫存化學武器銷毀接近尾聲,但仍有6個國家尚未入約。尤其是敘利亞化學武器危機,警示我們現實化學武器威脅依然存在。雖然化學武器大規模用于戰爭的風險大為降低,但各種極端勢力利用多種手段制造恐怖活動有增無減。化學武器原料、技術和生產設備設施具有軍民兩用特點,使防止化學武器擴散和死灰復燃成為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任務。
我國履約工作艱巨而繁重。日遺化武銷毀工作雖已開始,但進展緩慢,且在各地陸續有新的發現,其危害短期內無法徹底消除。工業履約面臨多重挑戰。我國作為化學品生產和消費大國,企業數量眾多,產業集中度不高,生產管理粗放,技術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與世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一些企業履約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各級履約機構監管力量和能力亟待加強;隨著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工作重心逐步轉向工業監控,工業核查及各方面強化工業監控的措施和投入將進一步加強。這些都增加了我國履約工作的難度和風險。隨著我國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我國在履約領域承擔更多責任、發揮更大作用寄予了更多期待。
三、服務大局切實做好新時期履約工作
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對維護世界和平、保障國家安全穩定、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正確理解履約工作特殊性質,積極應對履約工作新挑戰,牢固樹立全局意識和大局意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圍繞政治外交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切實做好履約各項工作。
加快推進日遺化武銷毀。近年來根據公約和中日雙方備忘錄,我國本著務實與建設性的態度,在日本進行日遺化武挖掘、鑒別封存和托管、確定銷毀技術、制定環境標準和銷毀設施選址等方面提供了一切必要的合作。去年公約三審會重申了執理會、大會和審議會在處理日遺化武問題上的作用,9月份中日首次邀請執理會代表團訪問在華日遺化武銷毀設施,使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和國際社會進一步認識了日遺化武銷毀的緊迫性。我們要進一步敦促日本政府加大投入,按雙方共同提交的銷毀計劃盡早完成銷毀,力爭早日消除日遺化武的巨大危害。
確保完成履約重點任務。根據公約要求宣布相關化學品生產設施并接受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核查,是我國履約特別是工業履約的主要義務。我國每年宣布工業設施量約占各國總量的四分之一,歷年接受工業核查合計數約占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所有工業核查總數的十分之一,無論是宣布時限和質量,還是核查接待和結果,都得到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好評和國際社會信任。我們要繼續高度重視宣布核查工作,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作用,調動履約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宣布數據的準確性,不斷提高科學化信息化水平,確保國際核查順利通過,不斷提高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健全完善法規制度建設。我國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等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從國家層面形成了一整套履約制度體系,但地方履約立法基本上還是空白,一些法規制度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我們要不斷加強對履約新情況新問題的跟蹤研究,加快推進《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法規的修訂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履約監管配套法規和管理制度,為依法履約、依法監管奠定良好的法規制度基礎。
切實強化宣傳監管工作。加強社會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化學武器危害性的認識和對履約重要性的認識,是做好履約工作的基礎。強化監管工作,狠抓各項法規制度落實,是確保履約工作成效的關鍵。要結合我國實際,大力宣傳我國履約工作的政策、任務、措施和成就,增強全社會的履約意識和履約主體及工作人員的自覺性、責任心和榮譽感。依法對監控化學品設施建設、生產、經營、使用及進出口實行嚴格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加大對違法行為查處打擊力度。將加強監管與促進發展緊密結合,趨利避害,抓住履約形成的倒逼企業加強管理轉型升級的機遇,善于利用創新發展的方式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通過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采用先進技術、實行新產品替代、優化產業布局、企業向化工園區集聚,從根本上降低監管難度和履約風險。
務實開展履約國際合作。作為公約原始締約國和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執行理事會成員,我國一貫支持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工作,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援助,發揮了負責任大國作用。迄今與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在華合辦各類研討會、培訓班10次,培訓禁止化學武器組織視察員70名,連續4年開展援非培訓研修項目,并向9個非洲國家履約主管部門提供計算機設備援助。未來我們將繼續致力于履約領域多邊和雙邊務實合作,為增進公約的普遍性和平衡推進履約各項目標實現,以及在公約框架下促進國際化工業界交流與合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加強履約體系隊伍建設。目前我國已建成了基本覆蓋全國的履約管理體系和過得硬的履約隊伍。我們要繼續發揮現有優勢,切實履行國家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工作辦公室的職責,充分發揮《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履約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進一步加強中央和地方履約主管部門、各相關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履約企業等組織機構之間的協調配合,以形成履約合力。加強各級履約主管部門思想作風建設和政策業務培訓,加強履約企業培訓和指導,切實提高履約人員素質和能力。
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化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也是促進化學品和平利用、化工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中國履約主管部門和化學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將繼續全力推動公約的全面有效實施和化學工業的健康發展,為建立一個無化學武器的世界,并使化學工業更多地造福于人類,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