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油田積極探索“三變”安全教育模式,打破了安全教育“講得費勁、聽了沒勁”的局面,讓安全教育“有滋有味”。
一變:抽象變直觀。把抽象枯燥的安全法規與典型案例相結合,輔以觸目驚心的圖片、生動有趣的漫畫、詼諧幽默的曲藝小品等,化抽象為具體,容易吸引員工眼球、入腦入心。柯克亞作業區圍繞“安全生產,青年爭先”主題,結合身邊的真實事例,編排了15個快板、相聲、小品等,定期為員工獻上“安全文化大餐”。牙哈作業區以“智勇大沖關”游戲形式,開展員工安全競賽,使員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安全教育。
二變:“一言堂”變“群言堂”。基層站隊班前會開設“安全講堂”,員工每天輪流講,結合自己身邊發生甚至親身經歷過的事情解讀安全案例,把事故當故事講,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說是“安全講堂”,更像是聊天交流,員工都很喜歡。久而久之,“安全”成了基層員工的熱門話題。員工們講故事、說安全、談生產,從單一的安全事例交流,延伸到安全防范措施、合理化建議。話題更加豐富,員工安全意識得到了增強。
三變:填鴨式變人性化。員工經常帶“病”上崗,同樣會導致事故。在每天的早班會上,牙哈作業區安全管理人員通過望診和問診,對員工情緒逐一分析判定,在有不順心事的員工照片下方貼藍色磁扣、在有煩心事員工的照片下方貼紅色磁扣、在心情舒暢的員工照片下方貼綠色磁扣。有一段時間,牙哈作業區員工范玉濤的“情緒貼”連續三天“紅燈”高掛,引起站隊管理者關注。在與他的談心中得知,范玉濤的新婚妻子身體不適,可他倒班時間未到,不能回家照料,為此焦慮不安。站隊干部隨即批準他回家探視,并安排工作經驗豐富、情緒穩定的老員工與他結成“對子”疏導情緒。返回崗位的范玉濤,面部表情很快“放晴“,以輕松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
安全習慣的養成需要剛性制度來培育,更需要軟性方式來激勵。塔里木油田每季度表彰安全文化貢獻集體和優秀個人,基層單位設立經理特獎且每季度評選優秀安全團隊和個人,激發了全員熱情,讓每名員工都成為安全管理的主角。5月18日,塔里木哈得四聯合站員工郭烈光循著一滴水,順藤摸瓜,發現了隱藏在管線保溫層下面的漏點,避免了一起油氣刺漏事件。像這樣從異常聲響聽出設備故障、憑一滴水等蛛絲馬跡發現細小漏點,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的事例,在哈四聯員工中多次發生。
安全生產需要情感激勵。如何把簡單枯燥的安全工作,變成一件輕松快樂的事?東河采油隊開展“快樂積分”活動,激勵全員參與安全經驗分享、安全隱患排查,進行技術革新。通過開展“快樂積分”活動,東河采油隊涌現出越來越多的設備“保健師”、培訓“好老師”、革新“小諸葛”、三違“狙擊手”等“明星員工”。今年二季度被評為“好老師”的費林說:“別看積分兌換的是小物品,從中我們收獲的是采油隊的認可,是成功的喜悅。”
有甜頭才會有勁頭。目前,塔里木油田安全管理由“嚴格監督”階段跨入“自主管理”初級階段,到了爬坡上坎的攻堅時期,下一個目標就是團隊管理。當“講安全”為員工帶來快樂,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就會形成,塔里木油田安全管理跨入團隊管理實現本質安全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