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 靖邊縣天賜灣鄉羊羔畔村附近的“黑油井”。
圖② “黑油井”磚砌的污水池沒有設置安全護欄、覆蓋等,容易發生人員墜落事故,也未作任何防滲處理,污水及其揮發出來的有毒有害氣體對土壤、地下水、空氣造成污染。
圖③ 正規采油作業現場井場整潔,無易燃物等堆積,設備完好、井號標識清晰,警示標語懸掛規范。而且井場周圍設有高1.2米至2米的圍墻,污水池、淤水收集池分開設置,有護欄等安全設施并作防滲處理。
日前本報記者接到群眾舉報,反映陜西榆林市靖邊縣“黑油井”泛濫,不僅對土地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而且發生過一死兩傷的事故,現在仍存在巨大安全隱患。記 者通過多日的實地調查和對有關單位、部門的采訪,發現靖邊縣確實長期存在大量“黑油井”,有些“黑油井”在政府登記在冊、經過多次整治卻一直“開了關、關 了開”,無法徹底關停。
■本報記者 肖來朋 劉永宏
高 峰 通訊員 孫 丹
羊羔畔村有一口“黑油井”
靖邊縣位于陜西省榆林市西南部,是西氣東輸的重要紐帶,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1億噸以上,一直是長慶油田和延長石油集團的主要采區。
日前,本報記者接到群眾舉報,反映靖邊縣境內存在盜采石油的“黑油井”。去年3月28日該縣楊米澗鎮一口“黑油井”發生爆炸事故,導致一死兩傷。事故發生 后,盜采現象不但沒有得到整治,反而更加泛濫,有的地方甚至在廢棄油井旁打新井采油,不僅對土地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更給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埋下了重大安 全隱患。
在知情人的指引下,記者驅車來到該縣天賜灣鄉羊羔畔村一個很隱蔽的地方。一口油井正在作業,現場沒有管理人員,抽油機上也沒有任何標識,旁邊的儲油罐未做任何安全防護處理,產生的污油、污水直接排放至旁邊的大坑里,現場散發出一股刺鼻的味道。
就在記者拍完照準備離開時,路邊出現一位自稱是此油井工作人員的人攔住了記者的車輛,打聽記者一行的來意,并向記者索要電話,稱要將此事向老板匯報一下。 大約20分鐘后,在返回途中,記者接到了一位自稱油井老板的人的電話,說他最近不在西安,有什么事情等他回來再找記者談。
這口油井是不是群眾反映的“黑油井”?聽說這里屬于延長集團采油區域,記者來到了該集團靖邊采油廠采油四大隊,隊長高彥飛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高彥飛說:“我們知道有‘黑油井’存在,而且現在還在開采,多數分布在天賜灣鄉政府西側,靖邊縣與安塞縣交界的地方。但因為采油大隊沒有任何執法權,我們 也只能上報延長石油靖邊采油廠,再由采油廠上報給縣級相關部門處理。” 對于記者提到的天賜灣鄉羊羔畔村的油井,高彥飛表示,羊羔畔村可能屬于采油五大隊的轄區,具體情況他也不清楚。
隨后,記者采訪了靖邊采油五大隊負責人和天賜灣鄉便民服務中心副主任胡云飛。靖邊采油五大隊負責人表示,他們轄區內沒有叫羊羔畔的地方。
胡云飛則明確表示知道羊羔畔這處油井,并指出這口井就是“揭蓋井”(即被私自開采的廢棄低產油井)。“今年4月份有記者來吵(找)過幾次,說我們不監管這 口‘黑油井’。”說到這里,胡云飛有些許委屈。據他介紹,他們曾組織檢查過這口油井,并發現其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但因為沒有執法權,在準備下發安全隱患整 改通知書時也找不到油井老板,只能將實際情況上報縣級相關部門,相關上報文件都有檔案留存。
據高彥飛介紹,2003年陜西省政府對延長石油區塊內存在的個人和社會團體投資開采的油井進行“三權(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回收”,此后就再也不存在 個人和社會團體開采石油的情況。“三權回收”時對延長石油和長慶油田的采油區域進行了劃分,但仍因為一些處于邊緣地帶的油井劃分不清楚而引起糾紛,打打鬧 鬧了幾年,有些到現在也不能明確劃分。這里往往就是“黑油井”集中的地方。
據記者了解,目前“黑油井”主要有三類:“揭蓋井”,“殘次井”(即效益低未固化的油井),“邊緣井”(即地處邊緣地帶且產量低、含水率高的油井)。這些油井多年來一直沒有按要求進行土地復墾,給不法之徒盜采石油資源留下可乘之機。
“黑油井”底數鄉鎮了如指掌
距靖邊縣城60公里的青陽岔鎮也是該縣的一個主要石油鄉鎮。該鎮副鎮長黨永勛對轄區內的“黑油井”問題并不回避。他表示,整治“黑油井”是他們鎮政府安全 生產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青陽岔鎮確實存在著非法油井,但只有4口,且都經由他們摸底并登記在冊,已及時上報縣相關部門多次進行取締整改。
在青陽岔鎮呈遞給各相關部門的文件上記者看到:2015年7月23日,鎮政府向“靖邊縣公安局石油保衛大隊”呈報4口“揭蓋井”存在安全隱患,分別為陽坪 村“揭蓋井”(又名“蘭州四號”)、大臺村“揭蓋井”和劉界莊“揭蓋井”2口。文件呈遞時,陽坪村和大臺村的“揭蓋井”在正常生產,劉界莊的2口井斷斷續 續生產。
針對這4口“黑油井”非法盜采石油資源的問題,該鎮在2016年1月7日、2016年3月6日、2016年4月22日先后3次函告縣石油保衛大隊。除了劉 界莊的非法油井已經停產外,青陽岔鎮政府上報的其余三口非法油井一直都處于“開了關、關了開”的狀態。截至2016年4月底,記者了解到,陽坪村和大臺村 的兩口非法油井仍在正常生產。
黨永勛介紹,青陽岔鎮的每個行政村都設有村安全信息員,一旦發現有非法油井生產經營,鎮政府都會想各種辦法令其關停,但因為沒有執法權,只能在發現問題后 及時上報縣安監局、國土局、油氣辦、石油保衛大隊等相關部門。“我們的辦法只能是貼封條、鎖大門,暫時叫停這些非法生產的油井。但我們沒有執法權,這些辦 法也只是治標不治本,還得上報縣相關部門來處理。”
在鎮政府上報之后,靖邊縣相關部門也多次來取締過這些“黑油井”。2016年4月27日,陜西農村網-《陜西農村報》報道,靖邊縣青陽岔鎮祭山村村民以打 水井的名義打了3口原油井,嚴重污染了當地群眾的生活環境。27日下午即有市領導帶隊,關閉取締了報道中提到的這3口非法油井。
政府確實經常出面進行這樣的整治,但“黑油井”為何被取締之后還能再開啟并生產經營?青陽岔鎮鎮長沈力表示很無奈。“這是歷史遺留問題,如果長慶油田和延 長石油不能對他們的廢棄油井及時固化、復墾,或者合理賠償土地受損的老百姓的損失,這個問題是不可能得到解決的。”
沈力認為,一方面,開采過的油井對當地老百姓的土地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老百姓損失太大,想要獲得開采企業的賠償;另一方面,固井的花費太大,長慶油田和 延長石油不愿意為廢棄油井在這方面投資,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要想解決“黑油井”的問題,就必須先解決這個矛盾。
和青陽岔鎮一樣,該縣楊米澗鎮政府對轄區內的“黑油井”底數很清。記者在該鎮政府辦公室看到了2015年7月18日由鎮政府上報給靖邊縣政府辦、公安局、 油氣辦等相關部門的報告,上面詳細介紹了轄區“揭蓋井”的情況,且附有詳細的地址及現狀圖片。其中,井號“楊127”和“楊31-15”分別位于韓伙場村 韓伙場組和鎮羅堡村潤家口則組,是長慶油田采油四廠的廢棄油井。位于郝渠則村后郝渠則組、王梁村胡家灣的3口“揭蓋井”井號和所屬企業不詳。截至報告上報 時,該5口油井都處于正常生產狀態。
不過,在記者離開楊米澗時,距楊米澗鎮政府50米左右的一處“黑油井”已經停止生產。大門加鎖,但采油設備還留在原地,并未撤走。
“黑油井”到底該由誰管
企業、鄉鎮都沒有執法權,處置“黑油井”確實尷尬,那么地市一級的相關部門是否采取了行動。
記者查閱《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了解到,正規的油氣勘探與開采須先到國土資源部門申請,辦理石油、天然氣滾動勘探和開采登記許可手續。最后,占用土地還需向當地國土資源部門辦理相關土地使用手續。
于是,記者來到榆林市國土資源局采訪。一位政秘科的工作人員接待了記者,了解了記者的來意并向有關領導匯報。可該局回復說,建議記者去能源局了解情況。這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有土地的審批權,如果有人在這塊土地上開采石油、天然氣,就應該歸能源局管。
“如果他們已經非法占有土地并且非法開采,國土局沒有權力管,只能由能源局來管?”當記者如此詢問這位工作人員時,他無法回答并表示自己是新來的,在國土 局工作時間還不長,要再去請示領導。當記者提出有“黑油井”存在時,這位工作人員則請記者告知“黑油井”非法占地的具體位置,后續他們會去查處。
隨后,記者便驅車趕往市能源局,其辦公地點高新區明珠大道榆能集團辦公大樓八層至九層大門緊鎖,雖還掛著能源局的牌子,但無任何工作人員。后記者從保安處了解到,市能源局已搬遷新址,不在此處辦公,具體地址這位保安人員也不清楚。
記者采訪了榆林市分管安全生產的副市長李春臨。對于“黑油井”的存在,李春臨并不否認,但他表示,此事由來已久、成因復雜。為此省里、市里、縣里都開過 會,而非法盜采油氣問題應歸公安部門和國土部門管,不屬于他的分管范疇。同時,李春臨告訴記者,榆林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張明分管油氣安全,建議記者找 張明了解情況。
記者又來到榆林市政府聯系采訪張明,政府辦綜合八科的一位負責人接待了記者,在了解記者采訪要求、留下記者聯系方法后表示,他將向張明報告此事,安排采訪事宜。遺憾的是,截至本報發稿時,記者也未接到這位負責人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