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主動有為 持續打造平安渤海 |
——訪渤海石油管理局副局長、安全總監劉光成 |
作為中國海上最大的油田,渤海油田的平安舉足輕重。
油田在新《安全生產法》頒布后如何對標,并實現企業標準高于國家標準?形成了哪些寶貴經驗?在低油價形勢下,如何既能縮減成本,又能有效化解設備、平臺等老化帶來的風險?我們如何做好人的工作,實現本質安全?6月3日,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渤海石油管理局副局長、安全總監劉光成。
記者:新《安全生產法》開始實施后,渤海油田QHSE體系如何與新法進行銜接配套?
劉光成:渤海石油管理局歷來高度重視與法律法規的銜接工作。早在新法披露之際,就進行了研讀和對標。新法頒布后,渤海石油管理局及各個作業區立即分級著手宣貫和培訓、QHSE管理體系升級等工作。將于7月1日實施的新QHSE體系,充分體現了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和“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原則。
記者:新法更加關注保護勞動者職業衛生權益,渤海油田如何突出推進員工的職業健康工作?
劉光成:去年以來,我們通過主管領導“逢會講健康”,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愛耳日”活動等工作,持續提高員工職業健康管理能力。
此外,我們還通過“限煙”、“上下平臺稱體重”、“機關人員春季健步走”等活動,引導員工健康工作、快樂生活。
記者:當前的低油價形勢下,我們是否減少了安全投入?
劉光成:低油價迫使我們不斷降低操作費,但必要的安全投入我們堅決不打折扣,帶血的利潤一分也不要。
我們持之以恒開展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加強設備設施完整性管理,防微杜漸,并開發全員HSE培訓課程體系,提升人的本質安全。“安全第一,沒有之一;環保至上,至高無上”的渤海油田安全文化,以及“五想五不干”、“領導干部帶班作業”、“事故述職報告”等特色做法,目前已成安全管理新常態。
記者:面對“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油田如何化被動為主動,高效推進環評工作?
劉光成:我們完善體系、細化流程、明確職責、超前謀劃,通過及時跟進項目、嚴格把關環評報告書的質量、主動與政府部門溝通等措施,推進環評工作高效進行。
去年原計劃取得14個項目環評批復,實際全年取得16個。今年絕大多數調整井也已于去年取得環評批復,環評手續辦理工作一直處于高效狀態,最快的僅用3個月時間。
記者:按照中長期發展規劃,渤海油田面臨“十三五”作業規模大、作業人員多、設備設施老、法律法規嚴等挑戰。對此,我們主要的安全管理思路是什么?
劉光成:我們將以加強本質安全建設為目標,在QHSE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深入落實“五想五不干”現場作業準則,加強重大風險管控,加大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治理力度,強化安全生產績效考核,持續提升HSE績效,不斷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記者 郝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