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把風險分為原始風險和現有風險來管理,那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二者的區別,并要區別對待,否則很容易使風險管理陷于混沌的狀態。
原始風險與現有風險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一是風險評價方法不同;二是現有風險是動態變化的,而原始風險一般是不變的;三是風險的管控方法不同;四是風險公示方式不同。
一、風險評價方法的不同
1.原始風險評價方法
對于原始風險,其評價方法主要是直接判定法,還有個別的省市采用JHA/SCL評價法。
1.1直接判定法
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方法。該方法相對簡單,首先要制定判定標準,按標準對各單元直接判定風險等級。這里要注意,直接判定的原始風險,是針對單元的,不是針對具體的設備設施。下面是可以參考的原始風險直接判定標準。
以下單元直接判定為重大風險:
構成一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生產、儲存單元;
公司或同行業企業5年內曾經發生過死亡事故的單元。
以下單元直接判定為較大風險:
構成二三四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生產、儲存單元;
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的單元;
公司或同行業5年內曾經發生過重傷、職業病、較大及以上非死亡事故的單元。
以下單元直接判定為一般風險:
其他生產、使用、儲存危險化學品的單元;
一旦失電將造成公司生產系統全部或局部停車,引起事故風險的變配電站。
以下單元直接判定為低風險:
廠區范圍內除上述單元外的其它與生產有關的單元。如:控制樓、循環水泵房、消防泵房、消防水池、冷凍站、空壓站、辦公樓、職工食堂等。
這里要說明的是,原始風險的判定標準不是唯一的,企業可以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及地方要求,制定適用的判定標準。
1.2JHA/SCL評價法
即在JHA和SCL評價表中,來評價原始風險。以JHA分析表為例:
該表中,前面進行原始風險評價,在考慮了現有管控措施后,再進行現有風險評價。那么這個單元中,作業活動風險等級最高的即為單元的原始風險和現有風險等級。此表中的原始風險評價存在一定的難度,主要是因為大家覺得在不考慮現有管控措施的情況下,可能潛在的風險很抽象、很難想象,所以L、S取值往往覺得有些迷茫。
2.現有風險的評價方法
現有風險一般常用的是JHA+LS、SCL+LS,即上面提到的JHA表中去掉原始風險評價過程。也有企業采用JHA+LEC 、SCL+LEC,這是全國各地普遍采用的方法。
二、現有風險的“變”與原始風險的“不變”
1.現有風險的大小是隨著隱患的產生與治理而動態變化的。
如果風險點的管控措施出現缺失或缺陷,即存在隱患時,則發生事件的可能性增加(同時事件后果的嚴重程度也可能會增加),風險度增大。對隱患及時進行治理,則風險點的管控措施得以完善,則發生事件的可能性降低(同時事件后果的嚴重程度也可能會降低),風險度變小。
2.原始風險的大小一般是難以改變的。
原始風險關注的是風險點的固有危險性,包括危險物質及數量、能量等。危險物質的性質是難以改變的,這毋庸置疑;風險點的危險物質的數量一般也是一定的,比如一個罐區、一個裝置,危險物質的最大儲量、最大實時存在量,都是按規范設計的,是難以改變的;某一生產工藝的工藝特點,也基本是確定的。所以,一個單元的固有危險性難以改變,則原始風險在正常情況下也是難以改變的。
也有人提出,原始風險是可以改變的。比如:停用或增加一些儲罐、更換不同容積的儲罐、改變工藝等。這些均屬于重大變更,在企業中不多見。這類變更確實可以改變單元的固有危險性,但變更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單元的固有危險性依然是不會變化的。上面提到的原始風險的不變,不包括上面這些類型的變更情景。
三、管控方式的不同
1.現有風險的管控
不同等級的現有風險其管控方式也不同。對于現有風險中的重大、較大風險,一般稱為“不可接受風險”。既然為“不可接受”,則應采取風險消減措施來降低風險,使之變為可接受風險。重大風險應立即停止作業或生產,采取措施降低風險;較大風險原則上應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風險,如果條件不具備,可以限期進行整改。這里應注意:風險消減措施是指原來沒有的、新增加的措施,而不是已經采取的現有管控措施。對于一般風險,也稱為盡可能降低風險,即如果具備條件,可以再從管理和工程技術方面采取新的措施,盡可能地降低風險。對于低風險,可以維持現狀。
等級 | 應采取的行動/控制措施 | |
Ⅰ級 | 重大 | 停止作業或生產,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風險。 |
Ⅱ級 | 較大 | 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風險,或建立運行控制程序或方案,定期檢查、評估,待具備條件時(3-6個月)采取措施降低風險。 |
Ⅲ級 | 一般 | 每年評審修訂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及應急預案,盡可能采取改進措施。 |
Ⅳ級 | 低 | 考慮是否需要補充建立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或無需采用新的控制措施。 |
2.原始風險的管控
上面提到,除了一些重大變更外,一般情況下風險點的固有危險性是難以改變的,原始風險等級是不會變化的。即使是重大或較大原始風險,一般情況下也是不能再降低風險等級的,不會像現有風險的重大或較大風險,可以采取風險消減措施來降低風險等級。但這并不等于不需要對原始風險進行管控。
對于原始風險要采用日常運行控制的方式進行管控。所謂的“日常運行控制”就是在日常工作中,保證風險點的各種管控措施隨時處于完好的狀態即可,具體內容包括:對設備設施及安全附件、安全設施的定期檢驗檢查;管理制度、操作規程的及時更新及培訓;人員防護;應急管理等。
各級原始風險的管控方式是相同的,但不同等級的風險其管控人員及頻次是不同的。根據企業的風險分級管控要求,由不同層級的人員采用不同的頻次對不同等級的風險進行管控。將風險分公司級、部門級、車間級、班組級四級管控,也是區分原始風險和現有風險的一個作用。現有風險一般只有一般風險、低風險兩級,無法實現四級管控。
四、公示內容的不同
一般情況下,企業進行風險公示的方式主要是繪制風險分布圖。風險分布圖分公司級、車間級兩級公示。在公司、車間總平面布置圖上,將各單元按原始風險的等級標注相應的顏色。這里的平面布置圖,可以是最簡單的方塊圖,只要能清晰地區分各單元及相應風險等級即可,使用較復雜的圖反而可能會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風險分布圖分原始風險紅橙黃藍4色分布圖和現有風險黃藍2色分布圖。目前大部分企業只公示原始風險紅橙黃藍4色分布圖,個別企業同時公示原始風險和現有風險分布圖,能清楚地展示原始風險及現有風險情況,效果很好。
再次強調,凡是紅橙黃藍4色風險分布圖,肯定是針對原始風險的!
目前還有部分省市要求企業公示作業活動比較柱狀圖,即將企業或車間作業活動風險相對較高的某些作業活動制作柱狀圖,以展示各作業活動的風險大小,這種方式實際意義不是很大。
原始風險與現有風險分類管理對比如下:
風險 | 方法 | 管控 | 分布圖 | |
原始風險 | 直接判定 | 日常運行控制 | 四色圖 | |
JHA、SCL/LS等 | ||||
現有風險 | JHA、SCL/LS等 | 不可接受風險 (重大較大風險) | 實施風險 消減措施 | (1)作業風險比較圖 (2)二色圖 |
一般風險 | 日常管控或盡可能采取措施降低風險 | |||
一般、低風險 | 日常運行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