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終端作為首批進入橫琴科技工業園的大型項目,每年為珠海、澳門、中山乃至整個珠三角地區提供約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安全委員會是這家企業里的一個特殊機構,有30位安全委員,占到了珠海終端員工總數的35%。這里面不僅有專業的安全管理員,更多的是在其他崗位上的普通職工。這些安全委員一年一輪換,目前已有60位員工擔任過安全委員。
在每周的安全會上,對當周的安全工作進行總結是必選環節,材料由安全部門提供。而主持人就是從這些安全委員中產生,這給了他們“比學趕幫超”的動力。而生動的表現形式也讓員工們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了自身的安全意識,以至于看到了同事的不安全行為,會自覺地上前制止。
截至今年9月1日,珠海終端安全委員會共召開安全會議157次,組織安全培訓和相關專業培訓191次,進行安全警示分享59次。“通過安委會這種手段,我們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安全學習文化,同時也能借此機會建立基礎人才培養梯隊,促進普通員工早日成長為具有專業素養的安全管理人員,為即將建成的深水天然氣珠海高欄港終端項目輸送人才。”珠海終端總監蔣健說。
與珠海終端比鄰而居的珠海液化,也有一套安全培訓和管理的好做法。
23歲的林學勛今年6月大學畢業后來到珠海液化。一個半月的培訓下來,他最大的感受是“這里的培訓太嚴格了”。實際上,每位珠海液化新員工從入職第一課到最后獨立上崗,其間得經過多道關卡,整個培訓至少要花上半年時間。
珠海液化安全員詹桂平介紹說,新入職的大學生不僅需要接受全面細致的綜合培訓,考核合格后還要在經驗豐富的師傅指導下才能上崗實習,直到完全熟悉操作規范后方可獨立上崗。這就意味著在這大半年的時間里,新入職的12名新員工一直處于充電學習狀態。詹桂平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半年培訓下來,公司在每位員工身上大約得花費7萬多元。
如此“不惜成本”的培訓,在珠海液化已經成為一個慣例。珠海液化30歲以下的員工占到了80%以上,年齡最小的才21歲。年輕即意味著經驗的缺乏,這無疑給珠海液化的安全生產帶來了嚴峻挑戰。“珠海液化雖然只是一個年處理天然氣能力約2億立方米、年產LNG產量約12萬噸的小基地,但它是總公司第一套液化天然氣裝置試點工程,是中國海油液化天然氣人才的‘搖籃’,它的培訓教育應該成為今后項目的樣板工程。只有讓培訓后的新人都能獨當一面,技術過關,才能為項目的順利運營拴上一道牢固的安全鎖。”珠海液化生產部經理姜偉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