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在某企業現場檢查時發現了一個懸在管廊上的腳手架——竟然沒有“腳”。
檢查時,筆者看到這家企業某生產裝置管廊正在進行施工改造作業,管廊周邊用圍擋圍著。詢問管理人員,對方說最近有個技改項目,需要新增一根管線從罐區一直鋪到裝置,所以管廊處一直有施工作業,聽說有人來檢查,施工作業都停了。專家檢查后發現,在一段管廊的正下方有一個搭設的平臺,看著很像腳手架,但仔細一看,腳手架竟然像個吊籃一樣懸掛在管廊支架上,下面沒有任何支撐,且缺少護欄,懸吊的部位未采用腳手架管“環繞支撐梁”的形式,僅用一個固定扣件懸掛,也沒有防滑扣件。專家問:“這是哪個施工單位搭設的腳手架,居然這樣偷工減料?這樣的腳手架能保證安全嗎?一旦頂部的扣件松動或脫落,將直接導致人員從高處墜落!”
不一會兒,企業管理人員找來了搭設腳手架的負責人。這名負責人說:“我們前期的主要管道施工作業都已完成,大部分腳手架都已拆除。后來,由于設計變更,新增了一條工藝管道,需要與這條主管道連接,就一道焊口的事,沒必要完全按要求搭設完整的腳手架。當時,有工人提議,直接用卡扣架在管廊支架上,這樣省時省力且效率高?!?nbsp;
專家說:“搭設腳手架目的是為了保證工程能夠順利進行,如果現場都是這樣的腳手架,豈不增加了新的安全隱患?腳手架的搭設從材料、構配件的選擇到設計、搭設、使用、拆除、檢查與驗收等環節,都應嚴格按照程序和規范進行。如果我們存在僥幸心理,不嚴格執行標準規范,極有可能發生嚴重的人員傷亡事故。”
編后
腳手架是指施工現場為方便工人操作并解決垂直和水平運輸問題而搭設的各類支架,主要為了確保施工人員上下建筑物干活或外圍安全網圍護及高空安裝構件等期間的安全。腳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鋼管或合成材料等。為保證施工腳手架安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2年3月10日發布了《施工腳手架通用規范》(GB55023—2022),并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作業腳手架由桿件或結構單元、配件通過可靠連接而組成,支撐于地面、工程結構上或附著于工程結構上。為工程施工提供作業平臺和安全防護的腳手架,包括以各類不同桿件(件)和節點形式構成的落地作業腳手架、懸挑式作業腳手架、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外掛防護架。其中,懸挑式腳手架的懸挑支撐結構設置應經過設計計算確定,不可隨意布設。懸挑式腳手架上部架體的搭設與一般落地作業腳手架基本相同,重點是底部懸挑支承結構件的安裝應牢固,不得側傾或晃動。支撐工字鋼應在建筑物樓層(非懸挑板結構)上設置固定錨固點。
上文提到的腳手架是完全懸吊著的,不屬于懸挑式腳手架?!妒突すこ啼撃_手架搭設安全技術規范》(SH/T3555—2014)第5.3.3.2條:懸吊式腳手架宜依靠管廊結構、框架結構等構筑物的水平梁搭設,采用四根短桿用直角扣件環繞支撐梁連接,成井字形固定在支撐梁上;吊桿宜兩根一組,組成門架型;吊桿的頂端和下端分別設置防滑扣件,防滑扣件距桿端不應小于100mm;在吊桿的下橫桿上鋪設腳手板。腳手架是由多個穩定結構單元組成的。這些相對獨立的穩定結構單元牢固連接組成作業腳手架。如果這些連接結構沒有按照標準要求嚴格安裝,如何能夠確保作業人員安全?因此,嚴格落實施工作業標準,加強承包商監督管理,落實相關人員安全生產責任,是確保施工作業安全,避免出現重大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