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工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溝通記錄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事先不通知,領導干部隨機到現場,這是大港油田實施安全行為觀察與溝通,實現HSE管理升級的寫照。
隨著天津濱海新區、河北渤海新區建設步伐的加快,生產環境日趨復雜,給安全環保工作帶來許多新問題。在這種形勢下,大港油田從安全行為規范、安全技能掌握等方面構建“時時講安全、處處想安全、人人會安全、事事能安全”的HSE管理格局。
走進采油四廠采油六隊板二十五站,墻上的一塊寫字板上面不但有近期的安全文件,還有各種生產安全提示:“今天夜間有小雨,巡查時備足雨具,注意夜查安全。”。如今,接班員工接班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自覺地關注小白板上的內容,這已經成了員工的行為習慣。
作為天津市甲級防火防爆單位,大港油田天然氣處理站迄今已連續36年安全生產無事故。站長白春林告訴記者,過去抓管理,真是“跑斷腿、磨破嘴”。而今,各項操作必須嚴格按規程進行,施工前必須提前打安全作業票,只有完全符合要求才能進行操作,堅決拒絕“跟著感覺走”。
在灘海開發建設過程中,隨著海上作業面不斷擴大,安全環保風險也越來越高。盡管島上自動化程度很高,每天工作前,員工必須檢查工作區域及周圍環境中是否存有安全隱患,發現后及時清除,若自身無法進行處理就要及時做好明顯標識,并通知隊干部聯系相關單位進行處理,確定無安全隱患才能生產。另外,島上還定期組織員工,對各種安全應急設備進行現場拆裝,開展大型應急演練,反復檢驗應急處置反應能力。
(肖慶暉 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