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合成爐監控圖 記者張景宜攝
離子膜車間沒有操作工人,只有安全提示牌 記者張景宜攝
中控室 記者張景宜攝
“在天業,任何一項技術革新,從根本上都是為了安全。生產車間的人越少,安全系數越高。”
6月19日,萬里行第三組來到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采訪,當記者提到如何發揮科技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作用時,集團安委會辦公室操斌這樣回答記者的提問。
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的大型國有企業,其中聚氯乙烯樹脂(PVC)、離子膜燒堿、電石等多項產品生產加工都屬于高危行業。除了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還包括有毒有害氣體、高溫、粉塵等對職工健康有危害的因素,記者采訪中發現,天業集團利用科技手段,創新工藝,提高自動化控制,強化本質安全,從而讓員工遠離危險和職業危害。
在天業集團天辰化工中控室的視頻檢測顯示屏上,八個閃爍著火焰的監控圖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八個圖為鹽酸合成爐的監控圖,主要用于觀察爐內的火焰情況,當火焰有異常情況時,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去處理,以免造成設備故障引發危險。
在偌大的離子膜車間,記者看不到操作工人,但能明顯感覺到高溫。據工作人員介紹,為了使工人遠離危險和高溫,離子膜車間全部采用自動化控制生產系統,工人只需要在車間特別開設的空調房遠程操控生產,除了日常的安全巡檢外,沒有工人在車間。為了保障巡檢人員的安全,車間安裝了監控和自動噴淋系統,萬一有泄漏事故發生時,工人可在第一時間用清水清洗面部和眼部,以免造成傷害。
液氯是高?;瘜W品,在生產和儲運過程中隱患巨大。據天業集團紀委書記張寶民介紹,集團設有專門的信息化研究公司,為從根本上杜絕液氯的生產,開發了天然氣制氫、氯乙烯尾氣回收氫聯產PVC新工藝,將傳統氯堿平衡中的過量氯氣進一步轉化,使之成為生產聚氯乙烯的原料,從而實現裝置內部的循環利用。目前,聚氯乙烯生產裝置基本不生產液氯,重大事故產生的幾率大幅度降低。
除了信息化的研發,集團每年還投入大量安全專項資金,2012年,安全投入累計達2.7億元,占集團銷售收入的1.34%,主要用于職工體檢,購買消防設備、應急救援裝備好和勞保用品。
科技的研發和資金的投入帶來了企業的平安發展,近三年以來實現零事故,近年來沒有一名員工患職業病。
(記者張景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