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安全監督體系側記
來源: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瀏覽: 2799 發布于2011年05月06日
在大港油田有這么一批人,他們手持“HSE管理原則”、“反違章禁令標準”等“尚方寶劍”,長年奔走在油田生產一線。哪里有施工,他們就去哪里;哪里有危險隱患,他們就趕往哪里。有人說,他們是“警察”;有人說,他們是“醫生”;也有人說,他們是“審計”。他們說:我們就是用檢測、監督、評價,遏制“三違”行為的防火墻。
有“血緣”的第三方
百里油區,無論是采油、井下施工還是工程建設,生產作業點星羅棋布,生產夜以繼日。安全管理這個天字號工程始終是大港油田管理的重要課題。
如果安全管理單純靠自律,隱患和危險永遠有死角。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安全和諧生產?
大港油田于2006年5月成立安全監督總站,41個二級單位成立了29個HSE監督站,監督從業人員285人,其中專職監督人員222人。在基層作業隊、站,還有兼職檢測監督員,他們與監督總站、監督站構成了金字塔式的三級監督網絡,構筑了一堵堅固的安全防火墻。
五年來,大港油田以模擬第三方的形式介入現場HSE監督檢查,投入10.6億元治理隱患531個;通過監管防控、糾正不安全行為、修訂制度缺陷、堵塞管理漏洞,消減了大量安全環保隱患。三級安全監督網絡與監管對象同屬一個油田“母體”,這種“模擬第三方,實行異體監督”的方式成了中國石油安全監管最早的嘗試。
“點線面”上找死角
以前,由于安全意識差、違章作業多、執行標準不到位,以易燃易爆危險品為主要接觸對象的石油行業工傷工亡事故時有發生。
如今,三級監督員通過模擬第三方的形式,履行著“警察”、“審計”、“醫生”的職責,并形成了“點、線、面”結合的查隱患、糾違章模式,全面覆蓋各個生產環節,嚴查HSE死角。
在油氣集輸大站等A、B級危險場所、三高地區鉆修井、灘海、重點工程等作業“點”上,檢測監督人員分別以駐隊監督、劃片區監督、流動監督等方式,每天監督檢查生產作業場所安全運行情況,查糾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
電力系統的春檢施工、春節防火防爆、雨季防雷觸電等HSE專項監督檢查是檢測監督的“線”。這些以專業線路為重點的監督檢查中,監督員通過嚴格執行特殊作業安全許可審批手續,加強對重點施工、關鍵工序的監督監控工作,保證油田內部各種施工作業安全。目前,他們共審批特殊作業145項,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在“面”的檢查上,檢測監督人員定期對各二級單位的安全環保管理情況進行全方位、全要素審核。近年來,他們共查出10大類743個問題,有效堵塞了安全管理的漏洞,消減了不安全因素。
和諧的另一種體現
4月20日,南港工業區的采油一廠港550井組抽現場。安全監督員劉輝站在七八個員工身邊不斷高聲提示著安全注意事項。
“我們屬高危作業,焊割需要動火令,高空作業需要資質,吊裝需要資質。每年要進行2000多井次現場施工,僅組抽至少要開展500多井次,每次施工我們必須在現場。” 組抽現場忙個不停的劉輝告訴記者,“過去,粗放型管理經常出事。你看他們用小桶空中運送工具,過去就是用手拋;現在卸‘驢頭’有繩索控制,過去不用就很難控制,翻倒砸到人很常見。如今,這樣的安全事故早消失了。”
和劉輝一樣,三級檢測監督的幾百名員工,長年像醫生一樣為各個生產環節“臨床把脈”。從糾正人們熟視無睹的習慣性違章行為到安全環保理念的宣貫;從日常的監督檢查到重大項目的專項調研……他們用“挑刺”的方式,換來生產的安全與和諧,表達他們對安全環境的監護,構建了監督與生產、宣貫與執行的和諧。
2010年,活躍在基層的三級檢測監督員共檢查現場21286次,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18163個,始終保持對違章行為查處的高壓態勢。
針對油田生產現場、生產工藝系統等存在的安全隱患,他們還組織了集輸、供電、交通、供熱及承包商施工等系列專項調研,寫成近10萬字的報告,形成大量第一手資料。
為了生產安全,他們一直守護在一線。集輸線上,33條長輸管線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供暖系統里,25個采暖供熱站點有他們的檢測身影;油田內施工的承包商隊伍中,他們時刻堅守……生產一線,他們,一直守護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