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安全生產法》中“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以下簡稱“三管三必須”)的要求,近日,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2021年會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座談會向所有危險化學品企業發出強化專業安全管理的倡議書。牽住專業安全管理這個“牛鼻子”,必將對企業從源頭防范化解安全風險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首先,以“三管三必須”為指導,樹立專業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工作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生命周期,是業務活動的組成部分。如:管生產運行要保障工藝安全,管設備要保障設備完好性,管財務要保障安全專項資金的落實,管人事要保障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和崗位準入等。據有關資料顯示,杜邦公司早在1818年起就“不再讓安全部門負責安全,而是各級管理者負責安全”。
《安全生產法》第五條明確指出: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其他負責人對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正如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宋元明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的所說,企業里的副職都要根據分管業務對安全生產工作負一定的職責和責任,如:因安全管理團隊配備不到位導致的事故,人力資源副總要負責任;安全投入不到位,財務副總要承擔責任;生產副總不能只抓生產不顧安全,抓生產的同時必須兼顧安全并抓好安全,這就是“三管三必須”的核心要義。
“三管三必須”科學界定了企業安全工作的本質屬性,體現了“一崗雙責”的基本原則,為專業安全管理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法理依據。企業應以“三管三必須”為指導,牢固樹立專業安全管理理念,生產、經營、技術、管理等各業務部門,工藝、設備、儀表、電氣等各專業領域,都要明確各自專業安全管理責任,有效管控各自專業領域的安全風險。
其次,以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為載體,細化專業安全管理職責。
《安全生產法》中所有出現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前均增加了“全員”二字,說明安全生產責任是企業所有崗位員工共同承擔的,而不僅僅是某個部門或某個人的事。各崗位的責任范圍必然包含“一崗雙責”,即業務(專業)職責與安全責任,如《危險化學品企業重大危險源安全包保責任制辦法(試行)》中界定的重大危險源“技術負責人”和“操作負責人”及其職責,體現的就是典型的專業安全管理職責。
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要突出生產運行、工藝技術、設備設施、儀表電氣、信息化建設等各專業職能部門及崗位的專業安全管理職責,以通過業務保安來夯實安全生產基礎,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如項目管理中的論證、設計、施工、試運行、驗收,生產過程中的開停車、生產運行、生產方案調整,設備管理中的設備設施安穩運行、更新、改造、維修、驗收,工程建設中的風險評價與管控、承包商資質審查、施工質量等專業管理內容,均應體現各專業崗位的安全生產職責,真正做到業務職責與安全責任的有機統一,使專業安全管理職責看得見、摸得著、可操作。
再次,以雙重預防機制為抓手,狠抓專業安全風險管理。
管安全就是管風險,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即雙重預防機制是企業不可或缺的安全風險管理工具。雙重預防機制能夠對企業客觀存在的風險加以辨識、評估和管控,當風險管控失效而形成隱患時,又能對隱患加以排查和治理,從本質上降低事故概率和預防事故發生。
專業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從專業的角度科學認知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各類風險,并加以有效管控,而雙重預防機制恰恰為企業落地落實專業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學方法。企業應以雙重預防機制為抓手,全面系統地辨識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人員行為、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風險,對不同類別的風險采用相應的評估方法,確定風險等級;針對不同等級的風險,從組織、制度、技術、應急等方面采取專業的管控措施。如通過隔離危險源、采取技術手段、實施個體防護、設置監控設施等措施,回避、降低和監測風險;對各類業務風險分級、分層、分類管理,逐一落實企業、車間、班組、崗位以及每名從業人員的風險管控責任。
企業在精準管控化學物質、化學反應、工藝運行、設備設施等風險的同時,還應重視管理體系方面存在的風險,如人事管理崗位要全面辨識評估全員安全素質、崗位人員缺失、針對性培訓不到位等方面帶來的風險,施以專業的、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而不僅僅是碎片化的“人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