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24 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實驗室發生爆燃事故, 導致2 人死亡、9 人受傷。此前, 2018 年12月, 北京交通大學實驗室鎂粉爆燃, 導致3 人失去生命。近年來,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暴露出我國高校實驗室存在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危險化學品管理不到位、實驗人員違規操作,特別是人員安全意識薄弱和安全技能不足等問題。同時,高校實驗室管理缺乏統一的法律規范,也導致監管部門想管卻無從下手。
近日,記者采訪了全國安標委化學品安全分標委秘書長、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法規標準部主任太文哲和深入高校進行實驗室調研的李巖博士,了解高校實驗室安全現狀及隱患排查治理思路。
設施陳舊跟不上研發需求
實驗室是高校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隨著高校實驗室的快速發展,大型設備越來越多,但很多教學樓在最初設計時并沒有考慮實驗室建設標準,導致很多基礎設施不符合實驗室安全建設的要求。隨著大型先進設備增多,老舊的設備設施與高標準研發需求之間的矛盾也愈發突出。
“尤其是在老牌大學,我們去一些高校檢查的時候發現,其化學實驗室內通風櫥的排風量根本不夠,更有甚者, 通風櫥處于失效狀態。如果實驗室內排風量不夠,揮發的有機溶劑就滯留在實驗室內,會對人員健康安全造成影響,是一個巨大的隱患,這在高校內很普遍。為什么排風量不夠呢?學校在做頂層設計時根本就沒有考慮設計標準,規劃遠遠跟不上實驗室發展的步伐。”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法規標準部李巖博士說,還有電路設施的隱患。大型設備對電氣線路的負載需求越來越大,老舊實驗室的線路容量根本無法承受,做實驗的時候很容易出現短路。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很普遍又難以解決,新建筑一定要從長遠規劃設計。
安全意識淡薄是最大隱患
企業發生火災、爆炸等事故導致員工傷亡,企業相關負責人會承擔刑事責任,企業也會面臨停工停產甚至倒閉的結局,而高校實驗室發生爆炸事故后,追責力度相對較小,間接導致了高校對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我說一個細節就能很有代表性地闡釋高校安全意識淡薄的問題。在很多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由學校保衛處管理,僅由一兩名工作人員來負責。我們去檢查高校實驗室安全的時候,保衛處處長兩眼一抹黑,完全不懂實驗室安全該怎么管理,他們通常就是做一些行政性的指揮工作,比如校方提出哪些要求,他們傳達到實驗室等。”李巖指出,高校實驗室內都會存放一定量的有機溶劑,但部分實驗室直接把大量裝溶劑的玻璃瓶堆放在實驗臺旁邊,根本沒有專門存放場所,人都要側著身子才能通過。這些專業的試劑必須要懂安全的人來進行管控,否則,室內做著明火實驗,旁邊就是大量有機溶劑,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不敢想象。
針對這一現象,太文哲補充道:“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學生畢業后會走到社會各個崗位,他們的安全意識也會影響所在企業,他們若是沒有較強的安全意識和足夠的安全技能,企業潛在的管理人員就將存在安全意識薄弱、安全技能不足的問題。高校的安全意識,從校方到學生,都亟須增強,我們必須從更高的層面來審視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根治頑疾亟待法規出臺
教育部辦公廳在2017 年2 月曾發布通知,明確要求要加強高校教學實驗室的安全工作,建立安全準入制度,進行必要的實驗前期培訓,嚴格把控“安全線”。2020 年2 月1 日,由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組織,天津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編制的《化學化工實驗室安全管理規范》開始實施,這是國內較為權威的關于化學化工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團體標準。現實的狀況是,標準雖然有,但由于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多數高校并未依照標準來執行。
“在北京、上海等地方,也有關于高校實驗室、科研單位實驗室、企業實驗室建設方面的地方標準,現在還是缺少國家層面的強制性標準。《化學化工實驗室安全管理規范》是個團體標準,只有被引用才有法律效力,才能產生強制力。目前團標還沒有上升到國標的層面,這個標準亟須自上而下落地落實。實驗室安全方面的強制性國標制定和實施工作亟待推進。”太文哲表示。
有了標準還需要嚴格遵照執行,否則標準再好也是一張白紙。太文哲表示,安全生產法對安全生產責任劃分很明確,管行業必須管安全,教育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學校實驗室安全工作。此外,只有當國家層面的法規、標準出臺,地方政府對實驗室的監管才能有理有據,高校實驗室這片隱患叢生的監管灰色地帶才能在法律高壓下得以整改。
安全體系規范實驗行為
科學而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體系能夠有效防范實驗室安全風險。高校實驗室有很多類型,在制定安全管理體系的時候比企業復雜得多。
“就拿應急預案來講,高校恰似一個化工園區,其中的各類實驗室好比園區內各個企業,做預案的時候, 一定要專業、有針對性。物理、化學、生物、醫學實驗室的應急處理措施是不一樣的,實驗室內不同的操作人員,對事故處理的方法也不同。現在高校大部分的預案都是程序性的, 沒有針對性, 比如,甲醇、丙二醇等溶劑應該如何處理等沒有明確的規范。”太文哲表示,應急預案的不專業,直接反映出高校的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再舉個典型的例子,很多高校的各類實驗區和辦公區是混在一起的,學生就在實驗室里寫論文,寫完走兩步就去旁邊繼續做實驗。有些實驗室,硫化氫鋼瓶就擺在室內,也沒有安裝有毒氣體探測報警系統,唯一的手持式氣體探測報警儀也沒電。這就是現狀。”實驗室安全管理如此粗放,直接導致師生操作不規范,安全隱患滋生。
“ 如果高校覺得自身力量薄弱,完全可以聘請專業隊伍幫忙,幫助查出隱患,給出整改措施,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近期,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實施的‘危險化學品重點區專家指導服務’就是對高校實驗室檢查指導的好方法,值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不夸張地說,當前高校實驗室綜合安全管理水平普遍落后于化工(危險化學品) 企業。”太文哲說。
“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除了幫助高校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外,還想對更多高校實驗室開展安全評估,發掘推廣好做法,并根據各地政府和高校的需求,對相關實驗室進行指導幫扶,搭建一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交流平臺,為各高校實驗室安全建設提供交流學習的渠道。”采訪最后,太文哲補充道,安全體系的建設是在實踐中不斷改進的,安全工作的改進過程一定是上下合力的推進過程,如果頂層設計不到位,基層也不重視,高校實驗室的安全問題就會成為無解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