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是端午節小長假前最后一個工作日,長煉油品處設備科副科長陳立像往常一樣,帶著節假日加班用火作業安全措施,與區域生產車間人員一道,到各個施工現場一一落實。
施工企業和生產車間現場制定安全措施,由機動工程和安全部門現場審核、專職安全管理部門現場復查,實施“零距離”制定安全措施,在長煉實施多年來,收到了良好效果。在長煉油品質量升級改造危險作業比較集中的2009至今,累計開出17234張危險作業票,實現了零事故。對此,長煉安環處負責人在總結講評上半年安全生產時說,安全措施“零距離”是確保危險作業零事故的良方,“零距離”保障了安全措施與直接作業現場的同步跟蹤應對。
首先是制定安全措施“零距離”。每一項施工危險作業,都必須根據生產現場情況制定詳細對策;安全措施做到了“四有”,即有危害分析與評估、有危險源監控手段、有應急問題處置預案和有“作業看板”動態監測辦法,施工單位通過“四有”與生產區域現場實現了無縫對接,保證了安全措施制定有有效、管用。
二是審核安全措施“零距離”。“零距離”審核安全措施有效杜絕了措施落實的“衰減”現象。2009年煉油裝置至罐區管廊移位改造過程中,丙烯管道置換處理后,管道內總有少量余氣。有人認為,采用蒸汽保護等措施照樣能夠保證安全,負責審核安全措施的黃維堅持說:“隱患不除,一時安全不能等于長久的安全”。通過反復查找、篩選,最后找臺了一臺內漏的支線小閥門,直到隱患排除后才進行施工用火。“零距離”審核制度要求,每一環節的審核人員,必須到生產現場簽名確認,實行責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證審核的認真細致。
三是落實安全措施“零距離”。長煉在“零距離”落實安全措施過程中,及時推廣了油品處“作業看板”法,較好解決了裝置生產與危險作業施工交叉的矛盾,形成了生產操作人員必須管施工、施工作業人員又必須掌握生產動態的習慣,相互支持,有效防止了信息盲點造成事故。
四是考核安全措施“零距離”。對直接作業環節問題的講評與考核,必須到人、到崗。對施工企業建立了誠信檔案,定期將其業績描述記錄到檔案之中,由相關單位或部門進行交錯評分,增強了施工企業執行紀行了自覺性;對區域生產單位來說,既是考核單位、又是被考核單位,詳細掌握危險作業現場動態細節的變化,第一時間采取措施,從而保證安全考核的真實性。
“越是薄弱環節、越要到現場,越是安全形勢好、越要到現場,越是節假日,越要到現場”,負責施工管理的長煉油品處副處長何清,在總結罐區兩年來交錯作業時說。管理到了現場,問題就解決在現場。為了解決生產與施工交錯的矛盾,節假日加班進行危險作業是常事,他們就“升級”危險作業許可證級別,要求各級施工、安全管理部門人員必須零距離到現場落實,環環相扣,下一“工序”對上一環節工作質量把關。陳立說:“事事跑現場雖然辛苦一點,保障了安全,心里感到很充實”。長煉各級專業管理人員正是像陳立一樣,通過自己“零距離”工作方法,保證了各項工作責任的100%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