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用化學品業興起綠色創新 三苯將退出市場
來源: 中國化工報 瀏覽: 2336 發布于2011年05月23日
在國際化學年和綠色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2011年對于制鞋企業而言,與其說是比拼研發產品能力,不如說是考驗企業綠色環保生產的一年。從制鞋設備、鞋底材料、鞋面面料到膠水使用等生產環節,國內制鞋企業將從多方面深化創新改造,應對“綠色”考驗。 “十一五”以來,我國的制鞋工業發展很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有鞋類生產企業3萬余家,直接從業者達400余萬人,中國鞋業目前以年產超百億雙鞋的產量成為世界制鞋大國。據測算,我國制鞋業每年有超過30萬噸的有機揮發物被排放到大氣中,給環境帶來了嚴重污染。同時,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使用含“三苯”的膠黏劑,易造成慢性職業中毒,如致癌、白血病、不育癥、呼吸道疾病等。加上通風條件差,甚至根本不通風,導致生產工人苯中毒事件的屢屢發生和職業病發比率高居不下。
近年來,隨著歐盟REACH法規的實施和更新,中國鞋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中涉及的具有風險性的化學品量大、面廣、種類繁多,加上出口歐盟的鞋企對國外標準、法規等重視不夠、研究不足,使得出口企業在面對技術性措施時更加被動,不少企業對于REACH法規的認知仍存在一定誤區,使得我國鞋類產品出口相關國時被通報和退貨的事件時有發生。如2010年一季度,根據美國和歐盟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出口鞋類產品被歐美通報召回共計31批,與前年同期相比激增四成。其中,原材料中偶氮、甲醛及六價鉻的含量遠遠超出國際標準,涉及化學品污染是鞋類產品被通報召回的最主要原因,占所有通報召回比例的82.48%。所以,尋求中國鞋業的環保解決方案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隨著國家高層和相關政府部門對環保的重視,如今,含“三苯”的膠黏劑已大大受限制,一些企業的產品被勒令退出市場。同時,一系列環保法律法規相繼出臺,為市場營造了較為健康的氣氛。據記者了解,制鞋大省福建治理“三苯”污染,維護員工合法權益早已擺上省委、省政府的議程。去年和今年,對“三苯”廢氣的整治已連續兩年列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福建省出臺了《福建省制鞋業使用無苯膠黏劑管理辦法》,推廣使用無苯膠,對無苯膠市場進行全面規范,所有進入該省市場的無苯膠必須經過省環保廳認定。另據省環保產業市場管理的有關規定,無苯膠生產或經銷單位也必須得到省環保廳的資質認定。各級環保部門將與工商、勞動、衛生、技術監督等執法部門配合,禁止生產、銷售、使用未經省環保部門認定的無苯膠;限制制鞋企業使用“三苯”的膠黏劑,使用的必須進行“三苯”廢氣凈化治理等。
長期以來,傳統制鞋企業95%使用氯丁膠黏劑,每年就會有大量的有機溶劑被排放到大氣層,存在一定程度的苯污染。去年,不少中小鞋材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才使出口保持小幅增長。如今,在綠色生態、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鞋產品出口將面臨更多的環保壓力。
國家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低碳經濟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國際低碳經濟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彭近新日前指出,必須大力引導企業推動以科技創新為主的產品創新,積極開發環保型、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鞋類產品,根據不同市場和不同時期的要求,調整鞋類出口品種。這樣既能成功地應對綠色壁壘,又能為我們自己創造一個更為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
目前,我國環保型鞋底材料、鞋面面料和膠黏劑、綠色染料和助劑等研究開發已獲很大突破。如中科院福建物構所、中科華宇(福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擔的“水性聚氨酯鞋用膠黏劑研制與應用開發”國家
“863”計劃重點項目已實現產業化,二期擴能后年產量可達到3萬噸以上,該項目將填補國內新型鞋用水性膠的產業空白,產品黏接性強、無毒害、無氣味、不產生靜電,對人體和環境友好,適用范圍廣,可替
代傳統的油性制鞋含苯膠水,與進口水性鞋用PU(聚氨酯)膠相比,可降低成本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