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本質安全型企業建設,要從本質安全的“四要素”入手,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統一,轉變觀念,創新管理,努力營造一種和諧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運用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科學的管理模式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使各類事故降到最低,最終實現零事故的本質安全。
1、塑造本質安全的員工。人是最活躍、最根本的要素。首先,要樹立全面的安全管理理念,確保生產運行等各個方面的安全,企業的生產經營延伸到那里,安全生產管理就要覆蓋到那里。其次,要建立科學的安全管理方法,預防為主,注重經驗總結,建立經驗反饋機制和交流機制,提高安全管理透明度,在第一時間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降低事件的重發率。再次,要加強安全學習和教育來增強崗位意識,避免違章操作。另外,要建立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強化安全責任,具體落實到每個基層單位和班組,并采取有效手段激勵全體職工提高安全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
2、打造本質安全的設備。從設計到運行的全過程,都要全面采取措施,全面提高設備設施的安全性能。在方案論證、設計、施工階段,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危險源進行識別、評價和研究,提出事故預防對策。在裝備選型時,要充分考慮安全作業的需要。要強化裝備安裝、運行、維護中的安全管理,堅持開展裝備安全性分析、系統性檢查,堅持狀態檢修和精心維護,防患于未然。要依靠科技進步,加大先進安全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及時淘汰落后技術裝備,對設備實施缺陷進行科學的維修和維護。
3、建設本質安全的制度。制度高于一切,制度引領行為,要把管理制度作為創建本質安全型企業的根本保障。要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創建本質安全的管理制度系統,使安全管理范圍覆蓋生產運行的各個環節,內容擴展到生產運行的各個方面,保證制度無漏洞、具有可操作性。要通過嚴格的考核監督機制來落實責任,提高執行力,確保制度的有效性,形成“有責任、有落實、有考核、有監督”的全方位的安全管理體系。要建立制度的長效機制,在持續改進、完善和提高中不斷修訂,長期有效地規范管理行為,在傳承中體現企業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
4、創造本質安全的環境。在工作環境方面,要通過改善作業場所和作業程序,保證企業在生產布局和各種安全衛生設施符合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盡可能優化勞動環境、改善勞動條件、豐富職工文化生活。對于時間、空間、氣候變化,要及時關注人、設備、制度等要素的適應性,合理組織安排工作,充分防范因外部環境變化而帶來的安全風險。
(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