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鋪開夯基工作
針對全省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薄弱、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違規違章現象突出等問題,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通過開展創建活動,不斷加強對基層社會組織的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2009年2月召開的山西省安全生產工作會議首次就創建安全鄉村(社區)等重點工作進行部署;2010年,山西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討論安全生產工作,議題之一就是安全鄉村(社區)建設活動。
今年4月1日,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創建安全鄉村(社區)活動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在全省1397個鄉鎮(街道)、28167個村(社區)普遍開展安全鄉村(社區)創建活動,并決定將創建活動納入2011年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山西省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將創建活動確定為“十二五”安全生產重點工程。
山西省安監部門制定了安全鄉村(社區)評定管理辦法,編制了創建活動信息管理系統,明確了創建活動信息報送制度等。省安委辦編印了創建活動培訓教材,自今年6月份開始開展了大范圍的培訓,共培訓6700余人。
截至10月中旬,創建活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省大面積鋪開了創建工作:已有123個縣(市、區)、1231個鄉鎮(街道)、18821個村(社區)上報了基本信息,其中鄉鎮(街道)上報率達88%,村(社區)上報率達66.8%;已有31個鄉鎮(街道)、1794個村(社區)通過安全鄉村(社區)監管體系建設基本標準達標驗收,有210個村(社區)被命名為安全鄉村(社區)。
立足省情對接國情
按照方案,從今年11月開始,山西省創建安全鄉村(社區)活動將全面進入“安全鄉村監管體系建設”達標驗收階段;在規定期限內,全省鄉鎮(街道)、村(社區)安全監管體系建設都要達到基本標準。
不過,山西省安監局有關負責人坦言,就當前的進度看,要完成這一工作任務還是相當艱巨的,還要依賴于嚴格考核和有效督促。
今年10月17日,山西省以現場會、推進會形式,召開了全面開展創建安全鄉村(社區)活動以來的第一次工作會議。參會的各市、縣安監人員現場觀摩了長治潞城市史回鄉安監站及全省唯一的國際安全社區——潞安集團常村國際社區。
山西省當前正在創建的安全鄉村(社區)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據山西省安委辦負責人介紹,山西省創建安全鄉村(社區)活動立足于山西省情,結合了山西實際狀況。
針對全省安全生產基層基礎薄弱、違法違規行為普遍的情況,山西把創建活動作為全省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治本之策。在創建過程中,山西省要求各地著重在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上下功夫,突出強化鄉村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開展好“安全鄉村監管體系建設達標”工作,為“安全鄉村建設達標”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
作為與創建國家安全社區、甚至國際安全社區的對接,山西省還要求各地以創建安全鄉村(社區)為平臺,為全面建設國家安全社區創造有利條件。山西省大力鼓勵和支持安全工作基礎好、條件成熟的鄉鎮(街道)和企業主導型社區,積極創建國家安全社區。
著力加強社會管理
為進一步推進創建工作,今年9月,山西省安監局組織各市及重點縣負責創建活動的工作人員,赴重慶、遼寧大連實地參觀,學習安全社區建設經驗。
考察返回后,山西省安監局進一步理清思路,提出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手段”作為創建安全鄉村(社區)活動的載體和著力點,要求全力推進。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黨中央在新形勢和新變化下,針對當前社會管理中的突出問題,為疏導社會矛盾、激發社會活力、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從而構建社會管理新格局而提出的思路和舉措。今年2月28日,山西省委常委會議傳達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精神,并提出了下大力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貫徹落實意見,特別指出“要嚴守安全這條紅線,堅持把安全生產作為社會管理重中之重的大事來抓”。
山西省安監局有關負責人說,在新的形勢下,包括生產安全在內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已經成為人們關注和訴求的重要方面。特別是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山西歷史形成的粗放型、初級化生產方式,已給自身經濟社會造成了很大壓力,安全生產的不良狀況已經成為突出的社會矛盾,各級黨委和政府開始把安全生產納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范疇。
鑒于此,山西省安監局決定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層,把安全鄉村(社區)建設納入山西省安全生產領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途徑。
通過提高鄉村(社區)這一最基層的社會性組織的安全管理能力,著力于健全安全監管機制,強化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從根本上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最大限度減少安全生產領域的不和諧因素;把“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原則貫穿于創建活動全過程,致力于動員鄉村(社區)全員參與預防工作,激發基層組織和社會成員的活力,構建“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