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筆者到鄉鎮開展安全生產長效管理巡查考評,時不時有基層干部職工問我同樣的問題:天津事故報告什么時候出來,看看究竟處理了哪些人?我說,事故還在調查之中,調查處理報告公布時間還在法定規定時限內,至于處理了哪些人是檢察機關的事。無疑,我這樣的回答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從一起事故的發生到對事故調查處理,最能引起社會公眾關注的應該是事故發生的原因、應該吸取的教訓和亡羊補牢的措施。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普遍的把關注點放在了“處理了哪些人?”或由事故所帶來的“花邊”新聞或負面報道上,以至不分場合、幸災樂禍地把別人的事故當“故事”講。這不僅反映了人們對一些行業領域多發頻發的事故已經“習以為常”,而且充分暴露了人們對安全生產的“麻痹”行為和對事故的“麻木”心理。無數事故案例讓人扼腕嘆息、令人警醒,非常值得我們去深刻反思。
不妨先看兩個時間稍遠一點的事故案例。2008年9月20日,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舞王俱樂部發生一起特別重大火災事故,造成44人死亡、66人受傷。火災發生原因是三樓表演場所在舞臺上燃放焰火引燃可燃物所致。火災發生后,觀眾慌不擇路、奪路而逃,在一長約10米的過道上相互擁擠、踩踏,釀成慘劇。事故發生后,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專門發文要求全國各地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嚴查各類火災事故隱患,嚴防類似事故的發生。可是,2009年1月31日,福建省福州市長樂縣拉丁酒吧又發生一起特大火災事故,造成15人死亡、22人受傷。火災發生原因是酒吧內顧客為慶祝生日燃放煙花引燃頂棚聚氨酯泡沫吸音材料所致。兩起事故時隔僅4個多月,事故發生原因如出一轍。
更令人費解的是,2008年2月27日,深圳市南山區南方金屬公司已發生一起特大火災,造成15人死亡。事故后,當地消防部門在全市范圍內掀起力度空前的排查消防隱患風暴。但對舞王俱樂部逃生通道狹窄、應急燈不亮、裝飾材料易燃等隱患居然沒有被發現,致使悲劇發生。
再說近的,2014年8月2日,江蘇昆山市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發生特別重大鋁粉塵爆炸事故,震驚全國。為深刻吸取昆山事故教訓,各地各部門各單位采取了一系列斷然措施,排查治理事故隱患,具體數據大家心里都有一本明細帳。特別是昆山事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領導同志對安全生產工作更加重視、要求更加嚴厲、措施更加扎實,可是,相隔一年10天時間,今年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重蹈昆山事故覆轍,發生了一起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損失之重、影響之大,前所未有。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一起事故,就是一堂活生生的警示教育課。事故教訓比課堂和書本教育更直接、更具體、更具警示效果。面對慘痛的事故,我們應該去做的,一是認真查找、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反思和總結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漏洞,舉一反三、吸取教訓,避免悲劇重演;二是要從事故中查找安全生產法規制度、技術標準等本質層面存在的問題和缺失,研究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建章立制,健全完善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三是要借助科技手段,用“互聯網+事故”,剖析典型事故案例,加強宣傳教育,著力扭轉社會公眾對事故調查處理的關注點,提高全社會對事故危害性的認識,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意識,消除事故隱患,避免和減少事故發生,努力實現“零事故”、“零死亡”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