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業集團組建于1996年7月,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的大型國有企業。2012年底,集團總資產達到300億元,主營收入227億元,實現利稅16億元。集團產業領域涉及化工、電石、熱電、礦業、建筑等諸多高危行業,安全生產對其發展至關重要。據介紹,2012年,集團僅在安全生產上投入的資金就達2.7億元。
高科技——自動化控制、信息化管理 以科技創新促進本質安全
生產,離不開技術。
天業集團在化工方面取得驕人成績,其中不可忽視的就是它的科技力量,以科技促安全也是它的一大亮點。
首先是制造工藝上的科技創新。
高危化學品液氯在生產和儲運過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為了從根本上杜絕液氯的生產,天業集團開發了天然氣制氫、氯乙烯尾氣回收氫聯產PVC的新工藝,將傳統氯堿平衡中的過量氯氣進一步轉化,使之成為生產聚氯乙烯的原料,一方面實現了裝置內部的循環利用,另一方面也大幅降低了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
其次是工廠設備上的科技更新。
化工安全生產與自動化程度高低有很大關系。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天業集團為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率,車間都采用了先進自動化設備,由控制室遠程控制,人不需要進入車間,僅在控制室進行操作即可。車間內裝有攝像頭和各式警報器監控,巡檢人員身上也配有必需的警報器,可在第一時間對高危氣體作出反應。
細管理——加強培訓、持證上崗 以員工素質助推生產安全
生產,離不開人。
天業集團目前擁有兩萬多名員工,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000多名。集團紀委書記、人力資源總監張寶民坦言:“只有員工培訓好了,安全才有保證。而且,我們應該用別人的教訓來教育我們自己,而不是我們制造一些教訓去教育別人。”
據介紹,天業集團及其所有企業近450名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全部參加了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與再教育,持證上崗;對從事危險化學品作業的員工也進行了分批培訓,2012年合計培訓1336人。同時,為了更好地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集團還將全國同類企業安全事故案例匯編成冊并下發到了各班組,目前已制作兩冊,每冊都有50個案例。
此外,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職業危害對生產安全的影響,天業集團每年都會為接觸有毒有害、高溫、粉塵等崗位的一線員工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存入員工健康檔案中。對職業危害相對較大的崗位,在技術改造、提升技術水平、改善環境等方面下大功夫,同時也定期對員工進行輪崗,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為環境因素給員工帶來的職業危害。張寶民稱,天業現在對員工都要求“精一崗,會兩崗,懂三崗,學四崗”。
強救援——加大投入、增強應急救援力量 以專業隊伍保障企業安全
生產,也離不開應急保障。
2004年,天業集團組建了自己的應急救援隊,目前擁有救援隊員18名,均為復員的退伍消防兵。救援隊還配有消防車8臺,包括東風3噸干粉消防車2臺、東風泡沫消防車1臺、東風6噸水罐消防車1臺、斯泰爾泡沫消防車1臺、搶險救援消防車1臺、豪運16噸水罐消防車1臺、JP32型舉高噴射消防車1臺;應急搶險工具1套;便攜式可燃氣體探測儀5臺;紅外線測溫儀5臺;空氣呼吸器18臺;防化服18套。現在,救援隊除了根據消防隊制定的訓練計劃結合公司實際進行每日的日常訓練以外,每年還會舉行一次公司層面的大型演練。
2011年,天業集團應急救援隊被兵團安監局命名為兵團危化品救援中心。據介紹,截止目前,救援隊已參與石河子轄區社會救援十余次。
張寶民介紹說,未來兵團將投入1300萬元、天業集團也將再投入2000萬元用于應急救援中心的發展,這些資金主要用在四個方面:一是將救援中心建設得更加標準化,二是再增加4臺高性能消防車,三是購置更多應急救援裝備,四是將救援隊規模擴至24人。
(黃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