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園區基礎設施發展應具競爭力
來源: 中國石化報 瀏覽: 2209 發布于2011年07月05日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快的趨勢推動下,現代工業園區已經成為推動地區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園區的發展為推進城市現代化、科學配置土地資源、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合理調整經濟布局、加快產業聚集、提升結構檔次,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目前在美國休斯敦、新加坡裕廊化工園區、比利時安特衛普和荷蘭鹿特丹化工園區已經先后建成了世界聞名的化工園區,世界石油化工巨頭集中在園區建設一體化生產裝置的成功實踐,為我國化工園區的建設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經驗。
我國化工企業要在世界化工大家庭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具備國際競爭力,我國化學工業要強大就必須聚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化工產業集群,做大產業,保護環境,持續發展。
化工生產所需的公用工程包括:蒸汽、工業用水、飲用水、工業氣體(氮氣、氧氣、工廠風、儀表風等)、廢水處理、化工危險品焚燒處理、碼頭倉儲等類項。一體化公用工程裝置配置了最先進的生產設備、最大規模的生產裝置,運用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尋求最經濟的公用工程供應渠道,是園區化工生產裝置安全生產運行的重要保證。
園區實行配套公用設施資源共享的基本原則,集中建設熱電聯供、工業氣體、污水處理廠、廢物焚燒爐、天然氣管網等相關公用工程裝置,徹底改變了以往傳統的由各企業自建分散且規模小、效率低的傳統建設模式,提高了工藝技術先進性、生產運行的可靠性以及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做到技術先進、裝置容量大、效率高,經濟性好。
公用工程的一體化帶來了集約化的競爭優勢,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壟斷性經營的負面影響。由此,在園區的開發建設中,必須充分注意園區競爭力的研究,不斷加強中方股東在合資企業中的主導決策作用,發揮園區政府管理部門的價格控制功能,不斷消除“壟斷”的弊端影響,在確保投資各方共贏的前提下,保持和優化在園區中提供公用工程的實力。
園區在公用工程的一體化實踐中,不應排斥引入公用工程裝置投資的競爭機制,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應該允許引入相關的競爭企業,在符合園區總體布局的安排中適當有針對性地布置有競爭性的同類性質公用工程裝置,既滿足園區不同地塊裝置對公用工程供應的經濟型需求,又創造了新的競爭機制,為提高園區公用工程公司服務質量,增強公用工程的競爭實力,提高化工企業的投資效益必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化工園區要圍繞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調整不斷豐富自己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生態型綠色化工園區。
園區應堅持不斷優化園區總體規劃和相關專業規劃,以綜合確定園區產業規模布局的環境合理性和可容性,明確園區的總體環境容量和控制要求,探索區域防范環境風險的方式和途徑,為園區有效控制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提供決策依據。
園區應制定投資項目的前期預評估制度,組織化工、環保、節能、循環經濟等方面的專家對所有投資項目進行土地利用效率、工藝先進性和污染控制措施等綜合前期預評估,以確定項目的取舍。
園區應強化環境保護,始終將園區的環境保護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堅持從園區總體規劃入手,明確園區的總體環境容量和控制要求。認真組織區域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編制,嚴格按照入園項目的環評報告進行審批,控制進入園區項目的環保質量。建立覆蓋全園區的環境檢測系統,實現園區各項環境指標的實時監控。促進園區內企業廣泛開展清潔生產,全過程控制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化工園區還應加強應急響應體系建設。由于化工園區投資主體多元化,企業法人眾多,裝置構成復雜,因此加強園區生產裝置的生產安全管理、加強消防防控、確保生產裝置安全運行就顯得尤為重要。
化工園區作為新興的大型工業基地,一般來講是沒有特別的優惠政策,但是只要在開發進程中牢牢抓住營造化工專業投資環境這一開發區的根本基礎,緊緊抓住重點突出化工專業這一產業關聯度高的基地特征,吸取國內外化工園區開發建設的先進理念,始終關注資源、能源、環保三大要素,大力推進招商引資,構建園區內“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生產流程,在一體化的競爭優勢條件推動下,必定會在園區的開發建設中取得較為現實的進展,必定能在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一體化的理念引導下,真正創造資源利用的新價值,完善園區公用設施和基礎設施的建設,營造在園區投資建設各方共贏的新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