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產,保護渭水“母親河”
來源: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瀏覽: 2479 發布于2011年06月28日
6月10日,記者來到長慶石化公司廠區,綠草茵茵,綠樹婆娑,花草叢中掩映著煉塔和各種裝置。長慶石化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涇渭新區,地處有陜西省“母親河”之稱的渭河中段北岸,屬環境敏感區域。
“環保可以促進效益。低能耗、低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就可以產生高效益。”長慶石化總經理張來喜對記者說。據了解,長慶石化確立了生態型企業的發展目標:以提升生態效率為核心,運用管理和技術等手段,以低消耗和低污染為社會提供高價值石化產品,實現企業和諧發展。
提升產品品質和資源利用率
低硫是提升油品品質、減少大氣污染的重要一環。2007年,長慶石化建設年120萬噸加氫裂化裝置,開發了硫含量低于10ppm(ppm:百萬分之一)的清潔柴油,調和后的京Ⅳ柴油專供北京市場,成為國內生產和供應該產品的企業之一。
長慶石化采用加氫裂化工藝,還開發出了高清潔產品3號飛機噴氣燃料并管輸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產量由2005年的6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28萬噸。長慶石化采用新脫硫工藝將汽油硫含量由滿足國Ⅱ汽油標準(≤500ppm)改為滿足國Ⅲ汽油標準(≤150ppm)。目前生產的汽油硫含量僅為65ppm至75ppm。
提高辛烷值是提升油品品質、減少大氣污染的又一環節。長慶石化開展催化裂化催化劑攻關,研究優選應用高辛烷值催化劑,優化催化重整裝置操作,提高產品辛烷值2個單位,采用調和工藝生產低硫97號高辛烷值汽油。通過產品結構調整,長慶石化將93號以上高標號汽油占汽油產品總量的比例,由2005年的16%升至2010年的92%,今年將達100%。
向循環經濟要效益
煉化離不開水,污水對環境是一大危險源。在長慶石化生產區的生態再生區域,記者看到污水處理裝置、污水回用系統、凝結水回收利用裝置和污水高低濃度分級處理設施。這些設施就像一個生態系統,確保綠色生產。
質檢處的劉婷說,這里的污水處理后,作為鍋爐原料水、循環水補水和濕式空調用水等送入上游生產裝置,進行二次利用和分級回用。同時,污水處理場還將生活區的生活污水和廠區內收集的雨水集中處理后,作為工業用水和綠化等系統的水源,從而實現少采水資源、減排污染物的目標。
廢氣是大氣污染的另一大源頭。長慶石化采取措施將放火炬氣體回收至燃料氣管網再次利用,使火炬達到零排放,減少了燃料用量,有效降低全廠能耗;將干氣脫硫改造過程中高溫煙氣余熱產生的蒸汽進行二次回收,補充至低壓蒸汽系統,作為伴熱熱源;利用富余熱氣冬季為當地提供市政供暖服務,夏季用來發電;氫裝置的富余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供給相鄰的咸陽石油化工公司作為生產甲醇的原料,實現廢氣資源的循環利用。
資源互換,節能降耗
長慶石化公司與咸陽石油化工公司一墻之隔又同屬石油化工行業。他們實行資源互換、綜合利用,雙贏和減排效果十分明顯。對于長慶石化,一方面降低了能耗,接受甲醇放氣每小時7500立方米,氫氣含量82%,制氫裝置天然氣消耗由每小時9200立方米降低到每小時8200立方米,每小時少用天然氣1000立方米,每年少用天然氣1250萬立方米。另一方面,由于制氫裝置解析氣供甲醇廠制甲醇,其中24%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制成甲醇,使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小時減少了1200立方米,1年減排近1億立方米。
對于咸陽石油化工公司,由于不需要興建變電設施、動力鍋爐、除鹽水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依托長慶石化的公用系統,減少了近1億元的建設投資,同時實現物料互供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保持了良好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