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縣,是紅軍長征后,項英、陳毅三年贛南游擊戰爭的中心區域。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11月中旬,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黨支部組織黨員來到這里,重走長征路,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提升思想認識,增強履職能力。
在參觀過程中了解到,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前,為了加強蘇區的政治、軍事領導,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蘇區中央分局,由項英、陳毅等領導。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后,留在蘇區堅持斗爭的紅24師在項英、陳毅的帶領下,經過轉戰,于1935年2月來到了位于贛南的油山地區和梅嶺。同年3月,項英向黨中央發出最后一封電報,報告部隊突圍情況,并收到了中央回電。因中央更換了密碼,無法譯出,項英便命令埋藏電臺,燒毀密碼。從此蘇區紅軍與中央失去聯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1936年1月下旬至2月,贛粵邊地區出現罕見的大雪封山。游擊隊的糧食斷絕,只能摘野果、采野菜、剝竹筍充饑。面對紅軍游擊隊的困境,贛南地下黨的同志組織群眾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開禁進山砍柴的機會,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鹽溶進棉襖里,設法丟在山上,轉交游擊隊。陳毅在油山秘密據點吃著從山上“撿”來的大米飯,感慨萬千,于1936年夏寫下了這首動人的《贛南游擊詞》,記下了中國革命史上一段難忘的史實。
天將曉,隊員醒來早。露侵衣被夏猶寒,樹間唧唧鳴知了。滿身沾野草。
天將午,饑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會議兵機。交通晨出無消息,屈指歸來已誤期。立即就遷居。
夜難行,淫雨苦兼旬。野營已自無篷帳,大樹遮身待曉明。幾番夢不成。
天放晴,對月設野營。拂拂清風催睡意,森森萬樹若云屯。夢中念敵情。
休玩笑,耳語聲放低。林外難免無敵探,前回咳嗽泄軍機。糾偏要心虛。
嘆缺糧,三月肉不嘗。夏吃楊梅冬剝筍,獵取野豬遍山忙。捉蛇二更長。
滿山抄,草木變枯焦。敵人屠殺空前古,人民反抗氣更高。再請把兵交。
講戰術,穩坐釣魚臺。敵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備我偏來。乖乖聽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斗爭好兒郎。革命強中強。
勤學習,落伍實堪悲。此日準備好身手,他年戰場獲錦歸。前進心不灰。
莫怨嗟,穩腳度年華。賊子引狼輸禹鼎,大軍抗日渡金沙。鐵樹要開花。
三年的贛南游擊戰爭沒有留下重要的歷史遺存,在油山卻有一座上樂塔見證了這段艱苦卓絕的歷史。
青年黨員高重密說,陳毅元帥曾在大余梅山被圍二十余日,寫下這首的壯麗詩篇,表達了他在險惡環境中革命到底的堅定決心。這種決心和精神已經融入我們的血液。新時代的我們,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更要從英勇的革命先烈身上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隨后,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黨員代表來到革命蘇區——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池江鎮,走訪慰問同心村兩位老黨員,與他們一起重溫革命歷史,牢記初心使命。
交流座談中,兩位老黨員回顧了他們入黨時的心路歷程,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感謝黨、感謝政府,沒有共產黨,就過不上今天的好日子。”這是兩位老黨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今年75歲的老黨員鄧國民,在1962年入黨,他的孫子在九江市上大學。鄧國民說:“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讓我們農村孩子都能有學上,都能上得起學。要感謝共產黨,感謝國家,如果沒有共產黨,沒有改革開放,我們家幾代都不會出一個大學生。”
66歲的老黨員王石生在1976年入黨,是一名退伍軍人。“共產黨好,政府服務很到位,解決了我們養老保險政策軍地銜接的問題,我現在每個月收入2000多元,生活很幸福。”王石生說。
黨員代表關心詢問了兩位黨員的家庭、生產、生活情況,并祝福老人健康長壽,安享晚年。支部書記路念明說:“老黨員年輕時條件很艱苦,他們為黨的事業和國家建設付出了艱辛,作出了貢獻。我們要向老黨員學習,尊重老黨員,關心老黨員,并以老黨員為榜樣,傳承他們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崗位,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