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工作需要“持證上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從業者的職業技能,保證了工作質量。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職業都要有“證”才能干,職業資格許可過多、過濫反而會阻礙經濟的穩定發展,也會阻擋創業創新的步伐。
這是7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本次常務會議決定,在去年以來已取消149項職業資格的基礎上,再取消網絡廣告經紀人、注冊電子貿易師、全國外貿業務員、港口裝卸工等62項職業資格,以釋放創業創新活力。
被取消的職業資格中,涉安資格有哪些呢?根據會議清單,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存儲單位以及礦山主要負責人員的安全資格認定,安全評價人員資格,化學清洗防腐蝕工,水利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員,農村水電安全監察員資格等,都已被取消。
這些涉安資格的相繼取消,對國家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和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是好事,還是壞事。當然,取消一些在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之外的資格,向職業資格亂象“重拳出擊”,對于進一步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有較大的利好。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都應一分為二的看問題,既要看到其正面效應,更要看到其負面效應。一些涉安資格的取消,會不會影響在安全生產領域里從業者的積極性,企業會不會因此而放松了對安全生產管理人才的培養。
當前,企事業單位之所以會健全安全管理機構,設置安管人員,建章立制,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是因為安全生產已立法,國家和部門相繼健全了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對高危行業進入市場設立了安全許可門檻,從而使企業不得不加強自身的安全生產工作,不得不鼓勵安管人員考取注冊安全工程師或安全評價師,以提高安全專業人員的管理能力。作為從事安管人員正是因為國家有了明文規定,為安管人員設立了職稱,也規定了相應的待遇,才激發了安管人員學習安全生產知識,學習安全生產管理的積極性。如今,國家宣布安全評價師等涉安資格被取消,無形中直接影響了安管人員待遇和積極性。企業也會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取消相應的安全管理培訓,減少安全培訓投入。
能力來自于學習和鉆研。一個企業如果不注重安全培訓,不注重安全人才的培養,缺乏安全生產風險管理人員,那么這個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很難搞好。所以,我們在簡政放權,取消一些資格認定,降低市場門檻的同時,還要注意安全生產管理這個市場門檻不能降低,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只能加強,不能被削弱。否則,一旦發生普遍性的安全生產問題,其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