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應急管理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事故起數和傷亡人數逐年大幅下降。但是,我們也屢屢在新聞媒體上看到相似的事故重復發生,比如受限空間作業窒息事故、動火作業引起爆炸爆燃事故等等,讓人惋惜。因此,加強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的管理,認真吸取同類企業、裝置的事故教訓,十分重要且必要。《關于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管三〔2013〕88號)對此也有明確要求。企業落實得怎么樣?筆者帶著疑問,在重點縣專家指導服務和對各地企業檢查的過程中,通過與企業主要負責人、分管安全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等交流發現,隨著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推廣和各級監管部門嚴格的要求,危險化學品企業大都建立了事故事件管理制度,但是大部分企業在制度的執行尤其是事故事件檔案的建立、原因分析等環節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事件有忌諱心理。很多企業認為事件是“家丑”,受傳統文化“家丑不外揚”心理影響,不愿意建立事故事件檔案,認為“白紙黑字”落到紙面上,影響公司的聲譽,造成企業事故事件檔案空白的現象非常普遍。
二是事故事件檔案“避重就輕”。有部分企業為了應付檢查,也建立了事故事件檔案,但明顯是“為了建檔案而建”。比如,有一家企業的事故事件檔案,全年記錄了一個事件:“2021年1月12日上午9時45分,一車間三班劉某巡檢時在車間門口北側因路面積水結冰滑倒。”這樣的事故事件檔案,你不能說他沒有建立,但是對企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可以說毫無用處。
三是原因分析不到位、不深入。有的企業對事故事件僅僅分析了直接原因,沒有從管理上尋找根本原因。還是上面那家企業,事件原因分析為:“劉某巡檢時沒有按照規定路線行走,對路面觀察不仔細。”而沒有從根本上分析路面為什么有冰?積水哪里來的?經與企業交流得知,當天非雨雪天氣,路面積水是因為有員工用過蒸汽吹掃地面,用完后管線沒有收好,造成積水,但是誰用過不知道,沒人追究就過去了。這樣的原因分析對避免事件再次發生可以說毫無用處,既沒有查清事故根本原因,當事人也沒有受到教育。企業制定的改進措施 “加強員工培訓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從事故事件中吸取教訓,是企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減少事故事件發生、降低事故事件損失的最好途徑。因此,建立健全企業事故事件制度并嚴格執行,完善企業事故事件檔案非常重要。針對以上現象,筆者建議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是要提高站位,正確認識事故事件。《安全生產法》的第一條開宗明義地指出了安全生產的目的——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哪個企業都不想發生事故事件,但是一旦發生了,就說明企業的管理上一定還存在問題,就要從“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高度,來正確看待、認真研究、找出原因、制定對策加以改正、消除隱患,避免事故再次發生。否則,文過飾非、遮遮掩掩,只能是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二是要完善事故事件檔案,特別是如實記錄未遂事件。正如“海因里希法則”指出的——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輕度的事故,還有300件潛在的隱患。也就是說,每一起未遂事件都是一次事故預警,給了企業一次消除隱患的機會,特別是相似的事件,只有把它記錄下來,才能發現其中潛在的規律,幫助企業更好地研究、找出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
三是要找出事故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特別是管理上的原因。系統理論認為,安全管理缺陷是導致事故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在事故事件發生后,僅僅找出直接原因、對直接責任人教育處理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通過研究事故事件發生的原因,找出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環節,從而制定和采取應對措施,才是安全管理最有效的途徑。
正確認識事故事件,特別是企業主要負責人提高站位,從“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高度,從“避免相似事故重復發生”的角度,正確看待企業發生的事故事件,是做好事故事件管理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