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必須要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頭,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加強督促檢查、嚴格考核獎懲。強化安全責任,改進安全監管,才能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工作。
首先明確安全監管責任。當前,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要求雖已全面提出,但是執行中未到位的現象比較多。主管、監管部門交叉責任范圍,互相推諉、管理空白區的情況時有遇見,例如,很多地方商貿場所的安全主管部門不明確。甚至有些部門只抓好管的、有利可圖的對象,對于難監管、沒好處的不聞不問,排除在監管范圍之外。
其次建立部門安全管理體制機制。在一些業務部門,承當職責較多,安全生產只是其中一部門,存在安監監管機構、人員不健全,體制機制跟不上的情況。因此,行業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都要對照部門職責,配齊配足人員、機構,建立完備的安全管理體制機制,把安全生產納入正常工作軌道。
三是提升部門安全管理的技能。安全生產是一門邊緣科學,監督、管理部門對行業內部的安全生產工作是否了如指掌,成為行家里手,是監管效能的直接決定意識。當前部門的監管工作能力參差不齊,監管的效果當然要打折扣。建議從上到下全面提升專業監管能力,配置較強的檢驗、檢測、探測設備和專業人才,加強系統內同類人員的培養交流,不斷提升監管、監察的能力水平。
四是加大部門監管的考核力度。考核是提升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揮棒,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考核力度不夠大、強度不夠狠,缺乏動真碰硬。建議提升部門考核力度、強度,安全監管對國有企業和其他企業一視同仁,加大事故處罰力度,處罰數額可以與企業的年度銷售額掛鉤等。
五是改善安全監管環境。安全監管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支撐,雖然當前,社會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已有所認識,但是,社會輿論往往把事故歸結到“安監部門”,認為事故都是安監部門的責任。建議,各級政府安委會應按照國家企業行業分類,定期公布行業安全主管、監管部門職責分工,做到不重不漏,權責清晰。事故發生后,應有主管、監管部門面對媒體,安監部門作為事故調查組牽頭部門要把好自己的位置。
厘清責任是前提,強化責任是保障,改進監管是手段,提升安全生產水平是目的。各級安全生產職責部門必須強化“責任意識”和“責任落實”,全力推進安全生產目標完成,才能逐步實現安全發展。
(評論員丁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