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行動取得六大成效
來源: 重慶市安監局 瀏覽: 2611 發布于2011年05月04日
去年9月以來,為深入貫徹落實國發23號文件精神,重慶市決定開展為期兩年半的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行動,對企業安全狀況進行評估定級,建立激勵制約機制,實施動態監管,整體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至今年3月底,全市納入行動企業11147家,經過企業自評、鄉鎮初審、行業部門評定,最終確定A級企業1540家、B級6219家、C級3032家、D級356家,并著力培育了858個示范樣板企業。
一是各級高度重視。市、區縣政府及其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均成立領導小組,落實工作力量,明確工作職責,加強檢查督導,切實強化了組織領導。一些區縣還定期召開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實行黨政齊抓共管;重點行業部門還向重點區縣、重點企業派駐工作組,現場指導督導,確保了行動有力有效推進。
二是企業內動力增強。多數企業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五個應當”和企業主要負責人“九大責任”,企業老板主體責任意識切實增強,開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行動由被動參與逐步變為了企業和職工的自覺行為。
三是社會氛圍漸濃。各級各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狠抓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媒體力量和其他宣傳手段,不斷形成了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的社會氛圍。
四是配套制度不斷完善。市級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細化了評估細則,增強了評估定級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及時修訂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分別完善非煤礦山、危化品、煙花爆竹、冶金等行業安全管理制度95個、59個、42個和17個,構建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制度體系;督促指導企業實行整改項目、措施、投入、期限和責任“五落實”制度,企業整改升級計劃做到了程序化、圖表化和簡明化。
五是推進機制進一步健全。堅持“誰評分、誰簽字、誰負責”原則,嚴把評估定級責任關;市政府安委會辦公室建立部門聯席會議機制,以及宣傳培訓、統計報告、督查通報、考核獎懲“四大制度”;全市安監系統全面落實干部“一對一”聯系機制,每周“交帳”、每月通報、每季督查、年終考核。
六是工作舉措有創新。市安監局開發了“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評估系統”軟件,實現了“申報信息化、管理自動化、監督全程化”;市城鄉建委、市運管局、市港航局把評估定級與企業安全誠信、資質管理、年審掛鉤;有的區縣邀請中介機構和專家全程參與,實施“專家擔綱”;有的區縣實行保險費率浮動機制;有的區縣把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與淘汰落后產能、“四小企業”關閉、產業資金扶持和微型企業補貼相結合,有效推動企業主體責任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