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職責分工,賦予了省安監局在職業病事前預防、過程監管、事故查處等方面的職責,確立安監部門在職業病預防環節實施監管監察的主體地位。
為何會有此次職能調整?職能調整有何作用?8月10日,記者前往各有關部門一探究竟。
監管職責劃清了
防止部門“踢皮球”
2009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開胸驗肺”事件,其當事人張海超為什么選擇這種方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負責職業病鑒定的機構鄭州市職業病防治所給出的診斷報告為肺結核。張海超只有堅持在醫院進行開胸驗肺,而當他拿到醫院塵肺病的診斷報告時,卻被鄭州市職業病防治所一句“開刀的醫院沒有做職業病診斷的資質”給擋了回去。幸運的是媒體的介入,才引發了社會對此事的關注,使問題得到解決。
如何劃清職業衛生監管部門責任,防止各個部門互相“踢皮球”?6月13日,省編委印發了《關于職業衛生監管部門職責分工的通知》,明確了職業健康監管“防、治、保”三個環節分別由一個部門為主進行監管的指導原則。從此,安監部門負責職業健康安全“防”這一環節,衛生部門負責職業健康“治”這一環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省總工會則負責 “保”這一環節。
舉例來說,以前要是發現某工廠從業人員中大量存在職業病,衛生部門可以將責任推至安監部門,因為安監部門沒有做好作業場所監管這項工作。但安監部門也同樣可能把“皮球”踢回去,因為安監部門雖然負責作業場所的監管,但并不具備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的職業衛生審查職能。
“有些工廠的設計和建設本身就具有職業衛生的缺陷,在工廠建設的時候就沒有消除,我們后期監管也無法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省安監局職業健康處處長蔣興飛說。
安監職能調整了
有利于提供“一條龍”服務
“隨著我省安全生產形式的逐步好轉,職業健康將成為我們工作的主戰場。”省安監局(四川煤監局)局長林書成表示。
從2005年到2010年,我省每年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從6267人下降到3872人。死亡人數連下“三個千人大關”。與此同時,職業衛生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安監部門的職能調整,從關注死傷人數的“紅傷”到關注職業健康的“白傷”,有利于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彰顯著政府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同時也透露出勞動者從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到較高層次的生活要求。
林書成透露,我省將在成都出江建成集職業健康體檢、職業病診斷、治療、康復等服務,兼具科研實驗、教學培訓和職業病信息管理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職業病防治康復中心。通過整合資源,將逐步建成適應我省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需要的省、市、縣三級較為完善的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
省安監局副局長文衛平介紹,目前我省21個市(州)已全部完成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管工作職責劃轉,10335家(其中煤礦822家)企業申報了職業危害企業。
檢查部門少了
利于企業專心生產經營
“工廠的一根煙囪,廠房以內那部分,衛生部門要來管職業健康,安監部門要來管安全生產;廠房以外那部分煙囪,環保部門還要來管環境。”內江市某化工廠經理李某說。
本次職能調整后,到化工廠里來檢查的人也相對較少了一些。因為安監部門確立了在職業病預防環節實施監管監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好處,不僅“李某們”少了接待各級檢查機關的時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專心生產經營之上,更重要的是政府對企業的監管更專業了。
“穿白大褂的在醫院里很內行,在工廠里就不見得。”有業內人士這樣認為。以這次去廣安等地檢查為例,整個過程對于安監部門的人來說只需信手拈來。企業有沒有申報職業危害?有沒有在顯著位置告知從業人員可能存在的職業危害?有沒有為從業人員建立健康檔案?這么一查,企業存在的問題清清楚楚。
職責劃清,目標也已擬定。根據《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 (2009-2015)》(國辦發〔2009〕43號),到2015年,我國新發塵肺病年均增長率由現在的8.5%下降至5%;職業危害申報率達到80%以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告知和警示標識設置率達到90%以上;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率達到70%以上;主要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達到80%以上;接觸放射線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達到85%以上; 嚴重職業病危害案件查處率達到100%;
蔣興飛表示:“雖然目標比較艱巨,但我們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