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構建亞洲石化基地
來源: 中國化工報 瀏覽: 2432 發布于2011年05月16日
廣東省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建設全球重要的現代石化產業基地。隨著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3月份正式獲得國家核準,標志著廣東沿海石化產業集群布局基本完成,形成了由惠州大亞灣石化基地、廣州石化基地、茂(名)湛(江)石化基地組成的沿海大石化產業帶,廣東成為亞洲石化基地的構想可望在“十二五”成為現實。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批復,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在湛江東海島建設,總投資590.13億元,成為目前我國最大的合資煉化項目之一。該項目將利用科威特石油資源生產經濟發展急需的高附加值石化產品,項目包括1500萬噸/年煉油和100萬噸/年乙烯等裝置,為廣東打造世界級石化基地增添了一個分量十足的籌碼。目前,湛江市已經為此規劃了30平方千米的石化園區,到2015年,湛江煉油能力將擴大到2000萬噸。
除中科煉化項目之外,“十二五”期間,廣東將抓住中石油、中石化、中國海油三大公司在粵布點的機遇,構筑有廣東特色的石化產業結構。目前,廣東地區新建、在建、擴建的煉油項目,還包括中海油惠州煉油項目二期工程、中委合資南海(揭陽)石化2000萬噸/年煉油項目、茂名石化2000萬噸/年煉油改擴建工程等。
總投資507億元的中海油惠州煉油二期工程建設正在推進中,惠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仕芳表示,力爭到2020年全市石化產值達到4500億元,最終在惠州建成世界級的石化產業基地。茂名市常務副市長郭元強表示,爭取在“十二五”時期將茂名石化的煉油能力提高到4000萬噸/年,乙烯產能提高到200萬噸/年,并新建一套100萬噸/年芳烴裝置。按照這一發展勢頭,到2012年,廣東全省煉油能力可達1億噸以上,石化行業總產值將達7300億元。
在做大做強石化基地的同時,“十二五”期間,廣東將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煉化重大項目為依托發展精細化工、新材料和海洋化工等高端產業。
廣東十分重視延伸和完善石化下游產業鏈,提出要以惠州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輻射帶動珠江口兩岸地區精細化工差異化發展。其中,惠州重點建設大亞灣石化深加工和精細化工高度集聚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化工區,并向東莞延伸產業鏈。廣州重點發展有機化工原料深加工、功能性新材料、生物化學品等高技術精細化工產業,包括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和新型合成材料,聚碳酸酯、尼龍、聚甲醛等工程塑料,電子化學品、化工新材料等精細化工產品。
據了解,目前落戶大亞灣石化區的各類項目已有61個,總投資超過1400億元,尤其在石化中下游和精細化工產業發展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已投產的石化中下游企業20家,其中精細化工企業19家。
據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侯經能介紹,目前中國海油1200萬噸/年煉油和中海殼牌95萬噸/年乙烯兩大項目,原材料經加工后的中下游產品在當地可消化80%以上。若中國海油二期項目上馬,大亞灣拉長石化產業鏈就更加有原材料保障,屆時可實現每年5000億元的銷售收入,對廣東石化經濟發展有很強的拉動效應。